高二地理必修3学考复习12.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地理必修3学考复习12

湘教 必修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P2-33 1、了解:区域的含义及主要特征 区域: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主要特征: ①有一定的界线,气候区、植被区界线是模糊的,行政区界线是清晰的。 ②区域内部有显明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有显明的差异性。 ③区域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④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指区域各要素(自然的、社会的因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①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上可分为乡村地域或城镇地区。②从空间分布形式上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线路表现为线状或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简单:区域的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等。一般,传统农业区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较大。 ◆在区域发展过程,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后,先进的科技、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4、理解:区域发展阶段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用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总体发展水平。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表现为平衡(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不平衡(工业化阶段)——平衡(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①发展水平低,②第一产业为主、工业属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③内部差异较小,④对外开放程度低,⑤现代交通线路较稀。 ◆工业化阶段:①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②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开始加速发展,③内部发展不平衡,④开放程度提高,⑤交通建设加速。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①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②工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二、三产业占相当大的比重,③内部差异逐渐缩小,④对外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加,⑤交通信息网逐步完善。 5、简单: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及发展差异。 根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划分三大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的范围:辽宁(辽)、河北(冀)、北京(京)、天津(津)、山东(鲁)、江苏(苏)、上海(沪)、浙江(浙)、福建(闽)、广东(粤)、海南(琼)和广西(桂)。中部经济地带的范围:黑龙江(黑)、吉林(吉)、内蒙古(内蒙古)、山西(晋)、河南(豫)、安徽(皖)、湖北(鄂)、湖南(湘)和江西(赣)。西部经济地带的范围:陕西(陕/秦)、甘肃(甘/陇)、宁夏(宁)、青海(青)、新疆(新)、云南(云/滇)、贵州(贵/黔)、四川(川/蜀)、西藏(藏)和重庆(渝)。 矿产丰富,能源充足,但水源较少,生态脆弱 土壤肥沃,植被较好,水源充足,但矿产贫乏,能源短缺 自然资源 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和高寒气候,但光照充分 过渡性 湿润的季风气候,雨热同季,但水旱灾害多发 气候 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势较高 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地形 闭塞的内陆 中部腹地 临海 位置 自然因素 西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区域影 响因 素 开放程度低,引进外资少 开放程度高,引进外资多 对外开放程度 教育较落后,文化水平低 教育较发达,文化水平高 科技教育和文化 城市规模小,分布稀少,水平较低 城市规模大,分布密集,水平较高 城市化水平 社会因素 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乡镇企业不发达,结构不太合理 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都在35%以上,远大于第一产业,结构较合理 产业结构 基础薄弱 起步早,基础好 发展基础 经济因素 西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区域影 响因 素 交通以铁路和公路为主,通达性较差 交通便利形成综合性运输网,通达性好 交通运输状况 较低 较高 工业化水平 经济因素 思想观念保守,竞争意识较弱 思想观念开放,竞争意识强 民族心理 改革开放开始较晚 改革开放开始早 国家政策 其它因素 西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区域影响 因 素 6、简单: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800mm等年降水量线及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对外开放的意义: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