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发展史605清代的碑派发展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书法发展史605清代的碑派发展课件

此外,尚有钱坫、钱泳、孙星衍等均擅篆书,也颇负盛名,然多宗李斯、李阳冰之玉著篆一路,未脱唐人窠臼。虽不足观,但客观上对碑学复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晚期碑学概况 晚期碑学的书法实践者,以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成就最大,尤其是艺术大师吴昌硕卓然而立于有清一代。吴昌硕及其创作是对整个碑学实践的总结.既是古代书史的终结,也是近代书法史的开端。 除以上三家之外,尚有杨沂孙,张裕钊、吴大澂 、杨守敬、杨岘、李瑞清、康有为等。 在碑学理论上,康有为所著《广艺舟双楫》可称之为划时代的著作.这是继阮元、包世臣之后对整个碑学理论所作的系统的总结,也是整个碑学完全成熟的标志。 何绍基 何绍基(1799一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又号蝯叟,湖南道州人.为晚清最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 何绍基的书法,四体皆工,大小兼能,亦善篆刻。其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还掺入北碑及欧阳询、欧阳通的险峻茂密的特点,追求《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小楷又兼取晋法,笔意含蕴,行草书熔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他的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亦自成一格。 何绍基书法,早年秀润畅达,徘徊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间,有一种清刚之气;中年渐趋老成,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浑厚有味;晚年人书俱老,已臻炉火纯青阶段,是清末碑学大家 。 杨沂孙 杨沂孙,江苏常熟人。清代书法家。字子舆,一作子与,号泳春,晚号濠叟,官凤阳知府。工篆书,融会大、小篆。篆法精纯,学力深厚。自唐李阳冰之后,无能有继承者,孙氏以篆书著称于世,行书较罕见,但也写得很好。 杨沂孙以其独特风格的篆书方法,令人一新耳目,使这种已失去实用价值的文字以其独特的美感,在书法艺术园地中重放光彩,其功不可泯。 马宗霍《霋岳楼笔谈》评其篆书:“濠叟篆书,功力甚勤,规矩并备,所乏者韵耳。”传世书迹较多。 《七言联》 释文:“邀云作伴远忘返,与鹤分巢宽有余”,为杨沂孙晚年作品,婉转流通,精妙自然,正如时人评其篆书:“功力甚勤,规矩亦备,所乏者韵耳。” 张裕钊 张裕钊(1823~1894), 中国清代书法家。字廉卿,湖北武昌人。精诗文,善书法,其书写魏碑成就最突出。他学习北魏《张猛龙碑》、东魏碑刻,更刻意于北魏《弔比干文》等。 他的书法,结体方整险峻,用笔外方内圆,浑穆逋峭;但有时稍兼行书笔意,转折方硬,变化较少。康有为对张裕钊书法评价极高,誉之为“集碑学之大成”。 著有《濂亭文集》、《濂亭遗文》、《濂亭遗诗》等,后人重刻,合为《濂亭集》。  行书七言联 赵之谦 与张裕钊的被推祟恰恰相反,天才书家赵之谦在康有为那里却遭到极力贬斥被目为北碑罪人。赵之谦(1829--1884年).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别号无闷、憨寮。浙江省绍兴人。他在晚清艺坛上,是一位“诗、书、画、印”堪称四绝的多面手,一位极具革新精神的闯将。 篆刻上三十岁前学浙派,之后学皖派并直接研究汉玺印,广开取资领域,涉猎权量诏版、泉布镜铭、瓦当石碣、汉传封泥等,凡能为其篆刻服务的无不广为吸收,为已所用。 在边款的刻制上,他开创了以北魏书体刻朱文款识,以汉画像入款的新风。实现了他“为六百年来摹印家立一门户”的抱负。他的创新实践,影响和启迪了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赵之谦在篆刻使上的创新精神和作出的贡献,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 其楷书初习颜真卿,后师北碑; 篆书师法秦刻石及诏版,并掺以邓石如; 隶书直接汉碑; 行书以魏碑为骨,颜体为肉,篆为筋,隶取势,并贯以金石气 。 不仅为碑学之书法大师,也为碑帖溶合之先行者。其北碑书法中笔法技巧上的精致和纯熟,标志着庶民的碑学书风向文人化方向雅化。 但其笔法的机巧,以及北碑书法的不纯.即以帖法写北碑,在对北碑的革新改造造成的巨大影响的同时,却遭到康有为的指责;“仂叔之罪也。” 康南海对张裕钊、赵之谦褒贬实非公正之盲。 杨守敬 被尊为“日奉书道现代化之父”的杨守敬,由于在域外的意外成功,而使他在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杨守敬(1839—1915年),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人。杨守敬为清代著名地理学家,兼精金石、碑版,长于行书,并有多种著作,书法著作有《评碑记》、《评帖记》、《学书迩言》等。杨守敬对近代日本产生过重大影响。 其书法特点在于以碑为主而融入帖意,形成个性化的风格。这一点也正是他在书法艺术上的主张。在晚清碑学大盛的情况下,能广泛学习和借鉴帖学,也是其可贵之处。 吴昌硕 吴昌硕 吴昌硕(1844一1927年),初名俊、俊卿,字昌硕,亦署苍石,号缶庐、苦铁等,七十岁以后以字行。浙江安吉人。吴昌硕师从甚多,29岁在吴平斋、吴大澄处获见古代彝器及名人字画,眼界大开.后又跟杨岘、俞樾等学习辞章、训诂、书艺。曾保举任安东县令,一月便辞去。后三十年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