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法发展史604清代的帖派发展课件
乾隆书法 刘墉 (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青原、日观峰道人等。山东诸城人。他诞于书香门第,长于显宦之家。他的祖父刘棨是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是雍正二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刘墉于乾隆十六年(32岁)中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上加太子太保。乾隆十六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谥文清,人亦称刘文清。刘墉是清朝乾嘉时期的政治家,还是著名书法家和诗人。 书法初从赵孟頫、董其昌入手,又喜好苏轼的笔意,曾潜心研习《阁帖》,对唐、宋诸家并六朝碑版无不临习。擅长楷书、行书,同时也能写榜书和小楷。他喜用硬笔短毫,书法丰腴淳厚、落落大度,体现了他一生的襟度。刘墉一生书法曾经数度变化,年轻时珠圆玉润,中年笔力雄健,到晚年则趋于平淡。 书法与同时期的吸取金石碑版营养的翁方纲以及颇具古朴多姿的成亲王、铁保合称“翁”、“刘”、“成”、“铁”四家,与稍后受汉学影响,追踪汉魏六朝,突破“馆阁体”束缚呈现书法新貌的金农、郑燮等相应,起承前启后作用。 《行书轴》 书法以行书见长,用笔裹锋顺势,运毫轻重交替,施墨以浓取胜。谋篇疏朗有致,创调高古遒丽,以静穆浑厚见长。 梁同书 梁同书(1723-1815),字元颖,号山舟,晚号自署不翁,90岁后外号新吾长翁。浙江省钱塘(今杭州市)人。家学渊源,自幼接触书法,12岁时即能书写擘窠大字。乾隆十二年(1747年)中举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特赐进士,改庶吉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年40岁时以父丧乞归,后无复出。 擅楷、行书,初法颜真卿、柳公权,中年兼采用苏轼、米芾笔法,以羊毫笔作大字,颇为苍劲。70岁后愈臻变化,融汇贯通,纯任自然,自立一家,负盛名60余年。所书碑版遍寰宇,与翁方纲、刘墉、王文治齐名,并称“清四大家”。清朝能书人少有长於大字者,梁同书作字愈大,结构愈严,魄力沈厚,观者莫不欢绝。日本、琉球、朝鲜诸国皆欲得片兼以为快。年90余,尚能作蝇头楷,结体紧严,小楷秀逸,尤为精到。为人书碑文墓志,终日无倦容,碑刻甚多。间作画,善人物、杂卉、宕逸有奇致,惜为书名所掩,世鲜知者。能诗擅联,著有《频罗庵遗集》等。楹联著述有《梁山舟楹帖》传世。 书法以行草见长。用笔娴熟流畅,结字严谨平稳。 王文治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探花,官至翰林院编修、侍读,后又任云南姚安知府,罢归,遂绝意仕途,而与文人墨客交游。王文治工诗文,善书法,与姚鼐交谊深厚。中年以后笃信佛教,精研释典,并长年吃斋。当时他和梁同书被视为帖学大师,并称为“梁王”。 行书作品 与刘墉形成鲜明对照。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誉。独立风标。钱泳《履园丛话》:得松雪之秀而轻佻过之。故有“秋娘傅粉,骨格轻纤,终不庄重”。 翁方纲 (1733~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北京)人。清代中期著名诗人、学者。乾隆十九年(1752年)19岁中进士,后官至内阁学士。他一生以研治经术、考察金石为己任。著述繁富,有诗凡70卷,6000余首,其他考订、金石著述多种,结集为《复初斋诗集》、《苏斋丛书》等。???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亦即翁方纲擢内阁学士的第二年,翁方纲出任山东学政。在济南任职两年中,他编定了《通志堂经解目录》、《经义考补正》、《小石帆亭著录序目》、《小石帆亭稿》等著作。在当时书坛地位显赫。他的书法,整饰秀丽,用笔实在,结字紧密,讲究笔笔有来历。故他的书法严谨有余,超逸不足。曾对朝鲜书法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隶、行二体书轴 梁巘 梁巘,清康熙四十九年庚寅(一七一零)生,乾隆五十年乙巳(一七八五)卒。字闻山,号松斋,亳州人。乾隆二十七年壬午举人,受两淮转运使卢雅雨之邀,馆于扬州运署,后官湖北巴东知县,晚年辞,乾隆五十五年庚戌回到皖地故里,主讲寿春循理书院,唯肆力于书论。 书法崇尚李邕、董其昌,又受张照的影响,风格醇正平和。他曾提出“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人尚态”之说,对传统书法艺术作出了理性的总结。 《行书东坡语》 善于中锋用笔,笔画饱满,巨幅草书更显苍茫之气。曾对邓石如有影响。 钱沣 钱沣(1740-1795)字东注,一字约甫,号南园,云南昆明人。乾隆36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历官通政司副使,提督湖南学政、拜江南道监察御史。平生仰慕颜真卿为人,书亦法之,得其神而不袭其貌,堪称学颜第一人。李瑞清云:“能以阳刚学颜公,千古一人而已。岂以其气同耶。”他的作品已超出了传统帖学的审美习惯。 永瑆 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年),满州人。清高宗弘历十一子。号镜泉,因皇后赐陆机《平复帖》,自号诒晋斋主人。乾隆间封成亲王,嘉庆间在军机处行走,谥哲。精于书法。曾书《裕陵圣德神功碑》。嘉庆九年上谕称“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