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固体吸附
第四章 固体吸附/吸收式制冷 技术研究进展
4.1 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
4.1.1 概述
1、吸附概念
吸附—— 是指分子或原子在固体(多孔介质)表面吸着浓缩。根据吸 附质 和吸附剂表面的作用力不同,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类型。
物理吸附
范德华力引起的分子间力
化学吸附
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电子交换形成化学键
吸附过程
固气吸附过程中,吸附质蒸汽和吸附剂颗粒接触,在此颗粒的孔道内形成单分子吸附。
吸附质蒸汽分压继续升高,逐渐形成多分子吸附。
毛细管凝聚吸附:吸附压升至与饱和蒸汽压p0在一定值(0.05~0.3)
吸附循环流程
实现方法:变温吸附、变压吸附和置换吸附。
2、吸附式制冷的原理及循环过程
1—吸附床
2—冷凝器
3—蒸发器
C1、C2—单向阀
吸附式制冷循环
间歇式系统:结构简单,只有一个吸附床,冷量供给不连续,制冷效率低。如太阳能制冷
两床连续制冷系统:通过阀门切换,使一个吸附床为吸附状态,另一个为解吸状态,从而实现连续制冷
吸附制冷循环过程涉及的七种热量:
吸附床等容升压过程中吸收的显热Qh
脱附过程吸收的热量Qg
冷却吸附床带走的显热;
吸附过程中带走的热量;
制冷量Qref
冷凝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液态制冷剂从冷凝温度降至蒸发温度放出的显热Qce
性能系数COP表达式:
3 固体吸附式制冷的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提出连续吸附式制冷循环,从吸附容量与吸附循环
的热力分析相结合的角度去评价工质对的制冷性能。
20世纪90年代,吸附式制冷技术在废热热泵,太阳能冰箱等方面得到广泛研究。
20世纪20年代,以硅胶-SO2为吸附工质对,开始应用于火车货物冷藏。
4 固体吸附式制冷的研究现状
基本内容
工质对的性能
各种循环的热力性能
系统内的传热传质
在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描述上,研究员多用微孔填充理论和吸附势理论,文献中多为实验测试与理论参数拟合的方法。
对循环的研究现今运用的的方法是将热力学分析与传热传质分析结合起来;在循环的实现和系统的设计方面,研究的重点在于工质对的选择和吸附床的结构设计上。
评价系统性能不再以制冷量和COP值作为指标,而是以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制冷功率来评价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制冷能力。
4.1.2 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的研究
1、吸附工质对
理想条件:满足平衡吸附量,吸附与解吸温度、吸附与解吸速率等一系列要求。
对吸附剂的要求:吸附量大;吸附等温线平坦; 吸附容量对温度变化敏感;吸附剂与吸附质相容
对吸附质的要求:单位体积蒸发潜热大;合适的冰点;适当的饱和蒸汽压;无毒;不可燃;无腐蚀性;有良好的稳定性。
已研究的吸附工质对
物理吸附工质对:活性炭-甲醇/氨、费石-水,硅胶-水等
化学吸附工质对:氯化钙-氨、氯化钾-氨、氯化钙-甲醇等
2、吸附床的强化传热
为什么要对吸附床进行强化传热?
吸附床的传热效率和传质特性直接影响制冷系统对热源的利用。
传热越快,循环周期越短,单位时间内制冷量就越大。
怎样对吸附床进行强化传热?
改善吸附介质:混合两种颗粒大小不同的吸附剂;在吸附床中加入导热性较好的金属材料或石墨等,或是将吸附剂加工成圆片或圆柱等块状结构。
改进吸附床结构:减少吸附床厚度,增大和外界的换热面。目前用的较多的是翅片管式,还有板式,板翅式,螺旋板式等。
3、先进的制冷循环方式
(1)连续回热循环
图2是回热型吸附式制系统的理想循环。对一个吸附器来,说它主要包括四个过程,即等容发生过程ab,等压解吸过程bc,等容冷却过程cd及等压吸附过程da, 对于具有两个吸附器的回热型吸附式制冷系统,可利用一个吸附器等容冷却过程的显热和部分吸热来加热另一个正在解吸的吸附器,其循环路径见图2,在这个循环中,COP等式表示为:,
QgQh是输入热量; Qref是制冷量;
Qreg是回热量; Qco是节流损失热;
(2)热波循环
热波循环
冷凝器
蒸发器
加热器
吸附床
2
吸附床3
冷却器
节流阀
1989年,由Sheltom提出。两个沿长度方向有很大温度梯度的吸附床反向运行,各自只有一小部分进行热交换,另一部分保持它们的温度。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吸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大大提高循环COP.
(3)对流热波循环
图4-6 对流热波循环
对流式热波循环是一种在吸附床内强迫对流,以改善吸附床传热、传质性能的循环方式。优点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十七讲 合金钢1.ppt
- 第十一章色谱分析法概论.ppt
- 第十三周职业适应与发展.ppt
- 第十一章食品冷冻冷藏工艺.ppt
- 第十三章 厌氧处理工艺.ppt
- 第十一章精讲 聚醚类塑料.ppt
- 第十一章胚轴形成.ppt
- 第十三章 第三讲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ppt
- 第十三章 发泡剂.ppt
- 第十三章 伤亡事故管理.ppt
- 2025至2030环保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报告.docx
- 2025至2030玻璃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环保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与投资价值报告.docx
- 2025年医疗器械注册审批制度改革对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影响报告.docx
- 2025年医疗市场反垄断监管动态与合规经营策略分析.docx
- 2025年医疗器械注册审批制度改革对行业监管效能的改进分析.docx
- 2025年医疗器械注册审批制度改革对行业产业链布局的影响报告.docx
- 2025年医疗器械注册审批制度改革对医疗器械市场准入门槛的调整分析.docx
- 2025年医疗器械注册审批制度改革对行业法规遵循度提升策略研究.docx
-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风格迁移在智能监控图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