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卫生教材
职 业 卫 生 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林兆强 一、职业卫生概述 1、职业卫生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和如何改善劳动条件的一门学科。 2、职业卫生的基本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 3、生产过程中存在职业有害因素。 4、有害因素可损害健康。 5、职业卫生的涵义。 (1) 职业病预防; (2) 职业病诊治。 二、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识别 (一)识别的涵义和作用。判别有害因素的种类、形式、状态、发生源、扩散途径、侵害人体的途径、造成的损害,以及影响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二)有害因素的形成。 1、存在形式:原料、中间产品、辅助材料、成品、副产品或废弃物。 2、物质形态:固、液、气态和烟尘、雾以及生物体。 3、能量形态:机械能、热能、电磁能。 ※ 烟(尘)为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0.1um的固体 微粒。 (三)有害因素的分类 1、生产工艺中的有害因素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四)生产工艺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 生产性粉尘 a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够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b 粉尘的产生。机械过程和物理化学过程均可产生。 c 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导致尘肺病是最主要严重的危害,有毒粉尘可致中毒。 d 直接影响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 尘粒粒径 粉尘游离二氧化硅 粉尘毒性 e 粉尘特性——化学成分;浓度;分散度;硬度;溶解度;电荷性;爆炸性; ※ 分散度愈高,吸入粉尘机会多。 ※ 尘肺中对人体危害较严重的是矽肺。 ※ 矽肺:由于长期吸入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疾病。 ※ 尘肺一般发生以后就无法治愈,应加强预防工作。 ※ 矽肺发病与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二氧化硅类型、粉尘浓度、分散度、接尘时间(接尘工龄)、防护措施和接触者个体素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 矽肺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结核。 (2)生产性毒物 a 来源:来自生产中使用与产生的物质; b 毒性:指损害生物体的能力; c 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 d 中毒是指生物体因毒物作用而受到损害后出现的疾病状态。职业中毒是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而发生的中毒。 e 导致中毒的条件——化学结构和理化特性;剂量、浓度、作用时间;毒物的联合作用;生产环境与劳动强度;个人身体状况。 ※ 接触生产性毒物时机体不一定受到损害,导致中毒是有条件的。 ※ 慢性苯中毒引起最严重的疾病是白血病。 ※ 化学物质的毒性再高,进入体内的毒物剂量不足也不致引起中毒。 ※ 生产过程中从皮肤吸入苯胺可引起缺氧窒息而中毒。 ※ 生产过程中工人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硫化氢、碳化氢可引起缺氧窒息而中毒。 ※ 有些作业环境虽未使用有毒物质,但在特定中毒情况下,可接触毒物而致发生中毒。 ※ 高温环境下,毒物作用一般比常温条件下大。 ※ 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差,毒物较易进入人体。 2、物理因素 (1)不良气象条件及异常气压 气温、湿度、压力过高过低,强烈辐射和有害气流。 a 产生。气候、工艺条件、生产设备产生。 b 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人体散热困难而中暑。 ※ 中暑已纳入我国目前公布的职业病范围。 ※ 在高温环境下劳动时,人体的体温调节主要受气象条件和劳动强度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 2、噪声与振动 a 产生。噪声来自物体振动,分为机械噪声、流体动力噪声、电磁噪声。 b 噪声的强度和频率。 c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听力损害、致聋 全身健康不良影响 干扰信息传递 不良心理影响 d 局部振动危害。局部振动病 e 凡是使人不喜欢或不需要的声音统称噪声。 ※ 1、生产性噪声; 噪声 2、交通性噪声; 3、生活环境性噪声 ※ 脉冲噪声比连续性噪音危害大。 ※ 噪声性耳聋暂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预防。 (3)电磁辐射。电磁波波长越短、即频率越高,生物学作用就越强,危害越大。 a 电离辐射即放射性辐射 b 非电离辐射包括高频、超高频、微波、红外线、激光、紫外线 来自设备及大自然; 对人体危害可分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眼、睾丸和中枢神经对电磁辐射最敏感,皮肤也会受损害。 c 红外线照射皮肤时大部分被吸收,只有1.4%左右被反射。 ※ 高频电子和微波辐射对人体机体作用主要引起功能性改变,多数人在停止一段时间可恢复。 ※ 电焊作业的紫外线主要对人的眼睛造成伤害。 3、生物因素 使人致病的病毒、细菌、微生物、寄生虫等生物体。 (五)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过强的劳动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山水画中的道家美学.doc VIP
- 人文关怀的护理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VIP
- 基于Unity3D C#语言的防范疫情的游戏设计与制作.doc VIP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下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docx VIP
- 智能电气设计EPLAN 第2版 课件 项目五 任务三 热过载继电器部件制作.pptx
- 梅特勒pH计FE28说明书.pdf VIP
-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_第三章_第四纪基本问题_3-第四纪气候分解.ppt
- 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VIP
- 《中等数学增刊1-2018》.doc VIP
- 银行利率定价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