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巢的诗
黄巢的诗
篇一:概括黄巢一生的三首诗
概括黄巢一生的三首诗
最近看国内的媒体大肆宣传张艺谋的新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看到这句诗,我忽然想起这首诗的原作者 ——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来了。关于黄巢,史书上各个时期各种舆论工具对他的评价不一,有的人说他是农民起义的英雄、有的人说他是杀人如麻的恶魔,我也不是历史学家,也懒得去研究黄巢的为人处世哲学,我只想从自己的简单视角来理解一下黄巢这个人,那就是:黄巢所遗留下来的三首诗,可以说是高度形像的概括了他的一生。
第一首诗:不第后赋菊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据说,写这首诗的时候,黄巢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那要是套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可算得上是一个从小就胸有大志的孩子了。才这么一点点大的年龄,就考虑到“他年我若为青帝”,应该怎样安排桃花盛开的问题了。难怪后来他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统帅几十万大军了,真是天生的领袖人物。
第二首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是黄巢一生最鼎盛时期的作品,也是他流行最广的一首诗。这不,张艺谋导演就借用了他中间的一句作为影片名。其时,他正率领几十万农民起义军围困长安,诗兴大发,借咏叹菊花来形容势不可挡的义军力量。此诗妙就妙在,虽是咏菊,但全诗不见一“菊”字,而且,透过那盛开的黄色菊花,仿佛让人看到那威武雄壮的黄金铁甲军,即将攻陷长安的磅礴气势。
第三首诗: 记得当年草上飞, 铁衣着尽着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 独倚栏干看落晖。
与前两首诗相比,这首诗的流传程度就没有那么广了。甚至有很多人怀疑,这首诗究竟是不是黄巢本人的作品?因为,据说黄巢本人后来战死疆场了,但从这首诗来看,他不仅没有战死,后来还削发为僧了。但我宁愿相信这首诗是黄巢本人写的,在我看来,黄巢也好、李自成也好,这些叱咤风云的农民领袖们还是不要简单地战死疆场为宜。他们若是遁入空门,其人生感触一定非我们寻常人所能及。比如像这首诗的头两句,“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既表明了黄巢曾经历过的那些不平凡的戎马空偬岁月,又显示了他后来静如止水的僧侣生涯,其鲜明的对比,令人感慨!尤其是“天津桥上无人识”这一句,生动地描述了英雄迟暮那种无可奈何的苍凉和悲哀,令人叹息!但笔锋一转,“独倚栏干看落晖”一句,又悠然刻画了一种“人生韶华短,江河日月长”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短短三首诗,黄巢的一生跃然纸上。
宋江浔阳楼”所题“反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其为《水浒传》中,宋江于江边“浔阳楼”所题“反诗”,含西江月及七言绝句各一首,此诗出自其绝句中: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其中:“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大意如下:要是我宋江投了黑道,哼哼凭我宋江驾驭的能力,黄巢有算得了什么。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从正统的角度来看当然是特大号的反贼了。”
老宋在里面说要等自己牛起来的时候连黄巢都是小KS,所以此词也被后认为“反诗”
此词说明当时宋江潜意识内已有反心,至少一直是把黑道当作可选择的退路。
篇二:黄巢诗集
1、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赏析:据说,这是黄巢8岁的时候搞出来的.他父亲,在院中吟诗到第一句,8岁的黄巢,就接着他父亲的头
,脱口而出,诗才敏捷,让其父惊异不已。才那么一点点大的年龄,就考虑到“他年我若为青帝”,应该怎样安排花开的问题了。难怪他后来登高一呼,应着云集,统帅几十万大军了,真是天生的领袖人物。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俗套,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 。“ 西风”点明节令 ,逗起下句 ;“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 ,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刚健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 ,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 ;但“满院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 ”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 ,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 ,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