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5.9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P181) 5.9.1 表面质量的概念 讨论加工后工件表面几微米到几百微米的表层状况 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不仅指加工精度,而且包括加工表面质量。 加工后的零件表面实际上不是理想的光滑表面,它存在着不同程度的Ra、冷硬、裂纹等表面缺陷。 虽然只有极薄的一层(几微米∽几十微米),但影响着零件的精度、耐磨性、配合精度、抗腐蚀性和疲劳强度等,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因此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 H=f/(cotκr+cotκr′) H=f2/(8rε) 加工脆性材料时:其切屑呈碎粒状,由于切屑的崩碎而在加工表面留下许多麻点,使表面粗糙。 三、影响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与磨削烧伤的因素 1.? 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与磨削烧伤的产生 切削中,切削热在工件的加工区及其邻近区域产生了一定的温升。当温度超过金相组织变化的临界点时,金相组织就会发生变化。 一般的切削加工,温度一般不会有如此高。 在磨削加工时,磨粒的切削、刻划和滑擦作用,以及大多数磨粒的负前角切削和很高的磨削速度→温度很高,当温度达到相变临界点时,表层金属就发生金相组织变化,强度和硬度↓、产生残余应力、甚至出现微观裂纹。这种现象称为磨削烧伤。 淬火钢在磨削时,由于磨削条件不同,产生的磨削烧伤有三种形式。 (1)淬火烧伤:当表层温度超过相变临界温度Ac3时,则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若有充分的冷却液,工件最外层会出现二次淬火马氏体组织。其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高,但很薄,其下为硬度较低的回火索氏体和屈氏体。由于二次淬火层极薄,表层总硬度是降低→称为淬火烧伤。 (2)回火烧伤:表层温度超过原来的回火温度,则表层原来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将产生回火现象而转变为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索氏体或屈氏体)→回火烧伤。 (3)退火烧伤:当表层温度超过相变临界温度Ac3时,则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若此时无冷却液,表层金属空冷冷却比较缓慢而形成退火组织。硬度和强度均大幅度下降→称为退火烧伤。 2.? 影响磨削烧伤的因素及改善途径 (p188) (1)磨削用量 1)径向进给量fp 径向进给量增大,工件表面及表面下不同深度的温度都将提高,容易造成磨削烧伤。 (图5.59) ?2)轴向进给量fa 轴向进给量增大,工件表面及表面下不同深度的温度都将下降,可减轻磨削烧伤。 (图5.60) 3)工件速度vw 工件速度增大,磨削区表面温度会增高,但此时热源作用时间减少,因而可减轻磨削烧伤。 (2)砂轮与工件材料 磨削时,砂轮表面上大部分磨粒仅与加工面磨擦而不是切削。表面上的金属是在大量磨粒反复挤压下,疲劳后才剥落→磨削中主要是摩擦力。 磨削导热性差的材料(如耐热钢、轴承钢及不锈钢等),易产生磨削烧伤, 应合理选择砂轮的硬度、结合剂和组织。如选择较软的砂轮,使砂轮钝化后容易脱落;选择橡胶、树脂等具有一定弹性的结合剂等,都有利于避免产生烧伤。此外在砂轮的孔隙内浸入石蜡之类的润滑物质,可减少砂轮与工件之间的摩擦热,对降低磨削区的温度、防止工件烧伤也有一定效果。 (3)改善冷却条件 现有冷却方法效果差,由于旋转砂轮表面上产生强大气流层,使真正进入磨削区的磨削液较少,大量的磨削液喷注在已经离开磨削区的已加工表面上,而此时磨削热量已进入工件表面造成了热损伤。 内冷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冷却方法。如图5.61,砂轮是多孔隙能渗水的,冷却液进入砂轮中孔后,靠离心力的作用甩出并直接冷却磨削区,起到有效的冷却作用。由于冷却时有大量的喷雾,机床应加防护罩。切削液必须仔细过滤,防止堵塞砂轮孔隙。这一方法的缺点是操作者看不到磨削区的火花,在精密磨削时无法通过观察火花试磨对刀。 (4)采用开槽砂轮 在砂轮的圆周上开一些横槽,能使砂轮将冷却液带入磨削区,可有效改善冷却条件。同时砂轮间断磨削,工件受热时间短,金相组织来不及转变,可有效地防止烧伤现象的产生。 4.???提高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加工方法 对于承受高应力、交变载荷的零件可以采用滚压、喷丸等强化工艺使表面层产生残余压应力和冷作硬化并减小表面粗糙度。残余压应力可抵消磨削等工序的残余拉应力,因此可以大大提高疲劳强度及抗应力腐蚀能力。 但是采用强化工艺时应注意不要造成过度硬化,过度硬化的结果会使表面层完全失去塑性性质甚至引起显微裂纹和材料剥落,带来不良后果。 (1).滚压加工 滚压加工是利用经过淬火和精细研磨过的滚轮或滚珠,在常温状态下对金属表面进行挤压,使受压点产生弹性和塑性变形,表层的凸起部分向下压,凹下部分向上挤,逐渐将前工序留下的波峰压平,降低了表面粗糙度;同时它还能使工件表面产生硬化层和残余压应力。因此提高了零件的承载能力和疲劳强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届高三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3、4节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ppt
- 2012届高三生物步步高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第3单元 第12课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相关知识与题型.ppt
- 2012山东省专升本英语真题.doc
- 2012.3东莞南城西平片区踩盘报告.ppt
- 2012年 - 河北 - 全省市 - 高三 - 省市模拟(统考) - 理科 - 数学.doc
- 2012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4 Unit 1.ppt
- 2012年12月四级第三套 2.doc
- 2012年6月A级真题试卷及答案.doc
- 2012年74月———2009年74月试卷汇总 及各章节考试重点分析.doc
- 2012年一级建造答案师市政.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