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栗树地区构造特征及对金矿的控制作用.pdfVIP

安徽黄栗树地区构造特征及对金矿的控制作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年第27卷第2期156~162页 云 南地质 CN53—1041/P ISSN1004—1885 安徽黄栗树地区构造特征及对金矿的控制作用 张立明,刘 青,朱 琨,韩成林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2地质队,安徽蚌埠 233040) 摘 要:黄栗树地区有两种金矿化类型:接触交代型 (矽卡岩型)和微细浸染型 (卡林 型)。在有利的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形成。主干断裂控制金矿 (化)体宏观 带状分布,规模不大的复合型断裂或层间破碎带则控制矿 (化)体定位。 关键词:两类金矿;构造控制;碰撞折返造山带;扬子地块北缘;黄粟树安徽 中图分类号t P618.51,P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885(2008)02-155-07 黄栗树地区位于全椒县西北约20kin处。多家单位在该区先后开展区域调查、普查找矿 及相应的专题研究,在基础地质、化探异常查证、矿点检查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①,并先后 发现金矿 (化)点及小型矿床20多处,其中大庙山金矿床达到小型规模,但其他金矿化点 研究程度不够,找矿未获突破。本文力图通过对该区构造特征及其对金矿控矿作用的分析, 深层次探讨找矿方向。 1 成矿地质背景 本区位于郯庐断裂带东侧,扬子地块东北缘的滁州褶断带内。地层归属于华南地层大区 下扬子地层分区。 出露地层有:中、新元古界张八岭群绿片岩相石英片岩,新元古界震旦系浅变质砂岩、 板岩、微晶白云岩、灰岩,古生界寒武系硅质岩、微晶灰岩、泥灰岩,奥陶系至中生界侏罗 系、白垩系富镁碳酸盐岩系和砾屑岩系。其中,震旦系灯影组中段是研究区主要赋矿层位。 印支期扬子地块向华北地块俯冲碰撞、折返造山Ll J,造成盖层岩系以小角度向南东方 向剪切滑移或推挤,产生以北东向为主体的褶断构造形迹L2 J,灯影岩组及其上覆岩系形变 处于浅层次流变褶皱变形带内。燕山期,在NE向构造的基础上,发育了一些规模不大的左 行北北东一近南北、北西向脆性断裂,并与前期构造形成复合型构造形迹。 岩浆活动发生在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形成安山质一粗安质熔岩、火山碎屑岩和花岗质 岩石为主的侵人岩,及一系列中酸性脉岩。区内岩浆活动强弱不同,南西端及北东端明显强 于中间地带。脉岩种类多且分布广泛,但极不均匀,多属于与侵人岩同源型成因的次火山 岩,其中以闪长玢岩脉较为发育,主要分布于南部和中部。相关资料显示,区内岩浆侵人活 收稿日期:2008-03-17 作者简介:张立明 (1962一),男,安徽霍邱人,工程师,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①安徽地矿局327地质队、安徽地矿局区调所,滁州一庐江一带铜、金、铅、锌等找矿研究,1996。 2期 张立明等:安徽黄栗树地区构造特征及对金矿的控制作用 157 动在南部侵位较浅,向北逐渐变深,分布有自南向北逐渐减少趋势。岩浆活动在侵位深度上 的这一变化,对区域金 (铜)矿化的形成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 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以Au、As、Hg、Sb、Ag、Ba为主,综合异常呈带状分布于杨梅山 倒转背斜两翼,与构造控制地层分布一致。Au异常发育于灯影岩组及NE向断裂带上,自 北东向南西,Au异常延续长达28km,宽约2—3km,矿 (床)点所在的异常区金的最高值 都在800 x 19-9以上。综合本区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岩石化学等地球化学特征①,灯影组 中段Au的高背景值为金矿化提供物质可能。 黄栗树地区金矿化较普遍,自北东至南西,已发现矿 (化)点及小型矿床20多处,大 都发育在黄 (栗树)一马(厂)断裂带上盘,并贴近黄一马主干断裂分布,形成一条NE—NNE — NE向展布的构造成矿带。 金矿化类型南北有别:南部以接触交代型为主,中、北部地区以中一低温微细浸染构造 蚀变岩型 (卡林型)为主,后者也是区内最重要的、找矿潜力较大的金矿类型。 2 构 造 受大地构造环境制约,区内构造变形方式复杂,既有深层次的韧性变形,又有浅层次的 脆性变形,及其两者之间的韧一脆性变形。因此,从张八岭群至上覆地层形成了一个较完整 的韧一脆性递进变形构造序列,韧性剪切带、褶皱与断裂构造均很发育。 2.1 韧性剪切带 发育在古老变质基底张八岭群中及其与上覆盖层的接触带内。岩石普遍遭受糜棱岩化作 用而成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