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散养鸡群啄羽有效防治方法
农村散养鸡群啄羽有效防治方法近年来,生态散养鸡的发展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给广大养殖户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其产品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鸡群啄羽现象给养鸡户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散养鸡的啄羽行为发生于雏鸡啄食和拔抽其他禽类的羽毛时。这种行为会毁坏禽类的羽毛,造成伤害,甚至可能导致自相残杀,严重时导致鸡只死亡。据调查显示,一个放养3000只鸡的鸡群,鸡苗脱温后在草地、山坡放养时,平均明天因啄羽致死的鸡为2-3只,若按放养150d计算,整个放养期因啄羽产生的死亡率高达10%-15%,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解决农户养鸡生产中存在的这一实际问题,2010年起我们在榆中县佐堤村榆中吉仓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散养鸡场,进行了啄羽现象的观察和研究,通过实践发现,除了注意营养、饲养密度、光照和进行轻度断喙外,在鸡群中放置一定数量的装有麦草的聚丙烯纤维袋,或直接放置聚丙烯捆扎带,都会带来类似于啄梳的动作,从而明显地减少或避免啄羽行为的发生,提高放养成活率。目前,吉仓专业合作社,年出栏散养鸡近5万只,全部使用此法解决啄羽的问题,就这一项措施的使用,最少每年减少啄死鸡0.5万只的损失。
经观察,啄羽现象一般在6-8日龄时就可能出现。实践证明,一般散养鸡群啄羽的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注意营养平衡,使用优质饲料。育雏阶段要调配好全价饲料,避免营养元素的缺乏。
2.尽量保持较小的密度。一般在0-2周时雏鸡的饲养密度在每平方米25-40只,之后随着雏鸡的长大进行分群。3-4周龄时每平方米15-25只,5—6周龄时每平方米10-15只,7周龄到出栏每平方米10只以下。
3.控制光照强度。光线不要太强,啄肛严重时,换上小型灯泡,糊上窗纸,使鸡看不出肛门的红色,待啄癖消失后,再恢复正常。
4.防止脱肛。饲料中食盐提高到2%,喂两天,并保证足够的饮水。因为鸡的饮水量比采食量大,故不可在饮水中加入食盐,否则易引起食盐中毒。
5.药物防治:啄肛灵、羽毛粉、蛋氨酸、硫酸亚铁、核黄素和生石膏等。其中以生石膏效果最好,按2%-3%加入饲料中即可。
6.驱除体内寄生虫。由于散养鸡采取放养方式,需要定期驱除体内外的寄生虫,驱虫频率为每月1次。防治药物有氯苯胍、氨丙啉、球痢灵、敌菌净等,这些药物要交替使用,切忌单一药物连续长期使用。要做到定期清扫鸡粪。要供给散养鸡清洁的井水或自来水,避免与其他动物混合饲养。
7.进行轻度断喙。一般7日龄到10日龄断喙。为了防止断喙过度,断喙时不采用切烙法或环状烧烙法,而应使用平烫方法。操作时可使用普通断喙器,也可用电烙铁或烧红的铁块代替,热源烧至暗红色至樱桃红色,使鸡喙中轴垂直于热源平面,将喙尖直接定在热源上,喙前端即焦化,烙去喙尖到鼻翼前缘总长度的1/3或l/4,长度按上喙确定,下喙与上喙平齐即可,烫喙的适宜日龄为7-12日龄。
8.转移鸡的注意力。在鸡群中放置一定数量的装有麦草的聚丙烯纤维袋,或直接放置聚丙烯捆扎带,让鸡休闲时啄梳。
综上所述,分析啄羽发生的原因。一般啄羽行为的发生主要由遗传、营养和环境的因素引起。散养鸡在育雏期与笼养方式并无区别,鸡群早期也可能发生啄羽、啄趾、啄肛现象,断喙可使互啄造成的伤害减少。但是,通常使用断喙的方法必然会造成鸡喙变短、变钝以及上下喙长短不齐,对采食非常不利,而育成期后鸡群需要到室外啄食草籽、昆虫、牧草等食物,没有尖锐的喙尖就会妨碍采食,因此,如果早期采取断喙措施,必须保证鸡群在开始放牧时,喙尖保持或接近自然状态。然而,这种做法是有损于禽类福利的。同时,经断喙后的鸡,由于喙部受损,销售时还可引起消费者的疑惑,误认为是喙部有什么残疾的鸡。于是,我们认为散养鸡群放养阶段啄羽的有效防治方法是转移鸡的注意力。即:在鸡群中放置一定数量的装有麦草的聚丙烯纤维袋,或直接放置聚丙烯捆扎带,都会带来类似于啄梳的动作,从而明显地减少或避免啄羽行为的发生。提高放养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此法简单易行,且效果很好,适合在农村散养鸡群中普遍推广应用。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