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路 老重庆城抗战剪影及精神高地.docVIP

凯旋路 老重庆城抗战剪影及精神高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凯旋路 老重庆城抗战剪影及精神高地

凯旋路 老重庆城抗战剪影及精神高地修建凯旋路,既是重庆第一次大扩城时的缩影,也是重庆抗战历史的重要见证。时至今日,我们还能从泛黄的老照片里寻到浓郁的历史沉淀,尤其是其中一张照片,清晰地拍摄出日机轰炸后,残垣上写的“愈炸愈强”的画面,可以说,凯旋路上的一砖一瓦,都折射着抗战时期中国人渴望胜利、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凯旋路是一条“之”字形拐路,从储奇门处的十字路口开始,先往北,然后折向东北,在东华观处拐了一个近180度的弯,又折向西北,最后与磁器街相接,上下相对高度超过50米,是一条反映山城道路坡陡路险的标志性道路。 烽火岁月里的精神寄托 根据史料记载,重庆城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修建马路。最初,道路沿着半岛的形状,从西向东形成了南区干道和中干道两条。从菜园坝到朝天门的南区干道,与从上清寺到朝天门的中干道之间,相对高度往往大于50米,要相互沟通很难,但是,这两条道路之间若不能互通,对人们的生活而言非常不便,特别是到了抗战时期,重庆的人口和车辆大大增加,如何连通两条道路迫在眉睫,为此,市政部门加紧修建沟通两条主干道的马路,先后修建了南区公园路、中兴路、打铜街,把两条主干道连接起来,而凯旋路就是这个时代背景之下所修建的。 当年,凯旋路的修建难度非常之大:一是因为直线距离短,长度不过100多米,却要跃上50米的高度,所以必须修成“之”字拐;二是街道靠近磁器街时,面临一壁悬崖,工人们只得像修桥一样,垒建起一个与城墙一样的石砌高墙与磁器街相连,高墙下还建起了好似城门一样的石拱;三是街道靠南一边要砌堡坎,以防止马路塌方。在上个世纪30年代,这样的工程可谓艰巨。 在反映重庆抗战历史的图片和史料中,就有一组反映凯旋路建设和通车的图片,图片清晰再现了凯旋路的修建过程:道路自1940年开工,工人们在悬崖峭壁间垒建起石砌高墙以承载路面,整个施工过程繁忙而艰难,直到1942年4月10日,这条路才正式建成通车,一时间,街道上行人如织,热闹非凡。抗战时期,人们希望前方将士能够更多带回胜利的消息,于是就把这条路取名为凯旋路,含“抗战胜利凯旋归来”之意。 修建凯旋路,既是重庆第一次大扩城时的缩影,也是重庆抗战历史的重要见证。虽然今日,我们无法亲身感受当年修路的盛况,但我们还是能从泛黄的历史老照片里寻到浓郁的历史沉淀,尤其是其中一张照片,还清晰地拍摄着日机轰炸后,残垣上写的“愈炸愈强”的画面,可以说,凯旋路上的一砖一瓦,都折射着抗战时期中国人渴望胜利、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重庆的第一座电梯 作为连接重庆上半城和下半城的主干道,凯旋路的坡度之陡、路程之长堪称一绝。她上连新华路直抵解放碑,下接储奇门直达长江岸,不愧是近代时期重庆人进出城的著名要道。从磁器街往下,是一坡云梯街,石梯相当陡峭,不流点汗几乎爬不上去,为解决人们爬坡上坎之累,政府修建了凯旋路电梯供人们乘坐。于是,闲适的人可以选择沿着青绿色的并行步道爬坡上坎,穿过一个元朝寺庙的藏经楼,站在拱形城门上远眺长江的波涛和南滨路的繁华,定然心旷神怡、诗兴大发,之后再顺着石阶缓缓而下;忙碌的人则可以选择乘坐凯旋路电梯,只需几分钟的时间便可直达目的地。凯旋路电梯是最具重庆特色的交通工具之一,和位于两路口的皇冠大扶梯不同,凯旋路电梯修建于1987年,是座古老的直行电梯,同时也是重庆城的第一座电梯。 出了电梯一路下行,街道右侧便是赫赫有名的复旦中学,这所凯旋路上最著名的学府,其前身乃是重庆商会主席温少鹤在重庆药才同业公会楼内创办的山城中学(第五十三中学)。1935年,复旦大学重庆校友创办重庆复旦中学;1937年,复旦大学内迁重庆北碚夏坝,设重庆复旦中学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1954年,学校更名为重庆第十二中学校;直到1995年,重庆第十二中学又恢复“重庆复旦中学”的校名;2004年,重庆复旦中学、重庆第五十三中学合并,成立了新的重庆复旦中学。 此外,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外事局、军政部、军令部第一、二厅等军事机构也都位于此处。最著名的当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行营,虽然现已拆除,在当年可是叱咤一时。行营又称“蒋介石重庆行营”或者“重庆行营”,建于1935年底,国民政府在颁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后,任命顾祝同为主任,行营辖区包括川、康、黔、藏在内的整个大西南,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蒋介石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将最初的官邸设在了“重庆行营”内。 昔日要津隐没在尽头 沿着凯旋路再往下便达储奇门,凯旋路正对储奇门码头,江对岸是海棠溪,也是川黔公路和川湘公路的起点。当年,除了长江水路,重庆与抗战前线就是通过川黔和川湘公路进行沟通的,但凡前方打了胜仗,将士凯旋都要从储奇门进城。在重庆与四川招募的10万青年军也是从这条路出发,跨过长江,赶往中缅战场,而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