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等院校应用型专业数学物理方法教学改革探索.doc

地方高等院校应用型专业数学物理方法教学改革探索.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方高等院校应用型专业数学物理方法教学改革探索

地方高等院校应用型专业数学物理方法教学改革探索摘要:数学物理方法是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文章以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为基础,结合地方高等院校的教学现状,根据自己教学实践和该课程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和建议,以促进应用型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改革;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36-02 一、引言 高等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历史短,但对社会、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使高等教育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和政治建设需要,政府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向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际发展趋势迈出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步。 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后,实现从单一的精英教育向多元化教育发展。应用人才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这一特征在工业技术发达的西方国家体现尤为明显[1,2]。因此,加快中国众多地方高等院校转型,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当前的首要任务。 二、应用型人才特点与高校转型 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的标准,人才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其中应用型人才又分为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三类[3]。三类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理论水平和学校定位的差异。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技术应用,以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为主,其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高于技能型人才,这符合地方性本科院校自身特点和办学实力。 技术型人才培养必须满足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技能要求,教学需要实现理论、实践“双管齐下”。首先,交流由前辈人所积累的知识,使其理论知识和经验达到技术型人才要求。其次,开展必要的工程素质培训,为学生进入职业工作做准备。由于社会分工精细化,技能型人才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地方高等院校应调整办学视野,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发展道路。在不偏离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探索更新、更优化的教学模式代替现在的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重点。在这个全新的探索中,重庆文理学院取得了一定成绩。①转变办学思路,实施错位发展。在学院转型过程中,充分调研高等院校现有专业布局,在“无人区、少人区”拓办应用型特色专业。②转变办学观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将教育教学上升为一种服务的办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三、数学物理方法课程特点及存在问题 应用型人才培养首要任务是实施课程改革,下面以“数学物理方法”为例进行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要求和措施。“数学物理方法”是高等院校理工科的重要数学基础课,该课程描述的是数学与物理交叉领域的内容,它既有一定的数学理论深度,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数学物理方法课程包含复变函数和数理方程两部分内容,“数理方程”是教学重点,其基础理论属于分析数学,应用部分涉及物理及工程技术等其他学科[4,5]。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数学物理方法”需要让学生学会采用数学手段分析与理工科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 物理是以数学为语言的自然学科,“数学物理方法”是联系高等数学和物理专业课程的重要桥梁。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工具的应用能力以及对后续课程的学习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6,7]。因此,较好的高等数学基础和对物理规律的掌握是学好该课程的必备条件。 数学物理方法教学过程包含以下三个具体步骤:①通过建模将具体问题结合物理规律建立相应的泛定方程和定解条件。②根据方程特征采用特殊方法求解该数学问题。③将所得的数学结果翻译成物理,即讨论所得结果的物理意义。根据对“数学物理方法”课程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该课程的传统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方法不适应新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以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使学生被动接受灌输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手段单一,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动力,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内容不适应新要求。部分内容陈旧,缺乏对现代技术应用需要的针对性。随着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该课程的某些内容已显陈旧,如何将现代知识融入其中已成为该课程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3.课时数不能适应新要求。课时缩减太大,现有学时不能完成传统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实施办学转型后加强了应用型实践能力培养,在总培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理论课教学课时成为所有学校的共同手段。如何在现有学时数中高质量完成课程教学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 4.高校扩招,学生理论水平下降。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后,毛入学率得到较大提高,由于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扩招后的学生理论水平成下降趋势,这一现象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