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高年段进行比较阅读.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小学高年段进行比较阅读

在小学高年段进行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是阅读的一种方法,本文所阐述的比较阅读是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本集中起来对比分析,进行阅读的一种方式。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孤立的阅读,限于狭隘的视野,学生得到的知识杂乱零碎;而比较阅读,拓宽了学生阅读的范围,这个范围可以跨越国界(国内外同一题材的作品),也可以穿越时空(古今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在孤立的阅读中,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言语结构认识单一,相比之下,比较阅读兼顾了形式与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一、比较阅读的作用 笔者在比较阅读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不少尝试,概括起来,比较阅读对提升学生语文能力有如下作用: 1. 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积累大量素材,提升诗词鉴赏能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理解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更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我国古诗词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写景实则借景抒情,咏物实则托物言志。于是,我就让学生根据意象把我们所能接触到的诗词进行搜集、归类整理并集中鉴赏。比如学生根据“月”这个意象,把《静夜思》《月夜忆舍弟》《十五夜望月》《暮江吟》《宿建德江》《相见欢》等六首诗词放在一起学习:虽然都借助了月这个意象来表达思想感情,但不同的作者是怎样描写月的,又分别流露出了怎样不同的情感。把有联系的材料对比起来阅读与赏析,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背诵起来也更容易。 2. 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 通过比较,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在归纳概括、分析鉴别中强化阅读理解。同时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写作能力的培养也不无裨益。比如,我在教学五年级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认识四位世界文学巨匠笔下的吝啬鬼: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小说家果戈里的《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让学生在课堂上深入交流:同样刻画吝啬鬼的形象,你觉得哪位作家笔下的吝啬鬼刻画得最为深刻,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七嘴八舌,虽然所谈的看法不尽准确全面,但是刺激了他们触碰相关文学作品的神经,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播撒了养成比较阅读习惯的种子。 3. 比较阅读,有助于完成单元整体教学,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编排在整体性、一贯性上表现突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与单元习作属同一系统。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促进系统内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协同与整合。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由写景的《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甲天下》《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上》组成阅读整体。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时,我尝试了图表式导读,设计了一张包括写什么、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文章结构形式、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的表格(五项目),花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整体阅读了本单元的课文,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做了大胆改动,提高了教学效率。根据比较阅读得出的结论,我又尝试着引导学生可以根据“五项目”拟出自己的习作提纲。通过这样的操作,学生感觉习作有例可据,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我之所以选择在小学高年段进行比较阅读,是由于两方面原因:其一,出于增加学生阅读量的考虑。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如果仅靠阅读课内篇目,连这个要求的一半都达不到。而比较阅读是以一种成组阅读的方式,这种方式能有效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其二,这由高年段学生的阅读特点决定。高年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阅读速度较快,认知水平与社会心理水平相对较高,随着他们情感生活的不断丰富,他们依赖文学阅读构建情感、道德和审美概念,并能够试着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因此,在小学高年段引入比较阅读方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甚有帮助。 小学语文现行教材中有不少作品适合作为初步培养学生比较阅读习惯的素材,比如《凡卡》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人教版第十二册下)。之所以选取这两篇课文来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习惯,是在于相关联的两篇课文之间存在相同点。第一,题材相似。这两篇文章都讲述了孩子的悲惨命运。第二,人物形象相似。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美丽的小女孩,文中“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而凡卡则是一个很可爱的男孩子,“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美丽可爱的孩子,遇上这样悲惨的事情,读者岂不是更加同情?第三,同样的对比手法。《凡卡》一文,将凡卡在城里的生活和美好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