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及谐民族文化生态.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建立及谐民族文化生态

如何建立及谐民族文化生态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在《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加大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依法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推动文化遗产教育与国民教育紧密结合。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要实现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多元与和谐,研究民族多元发展,才能构建民族文化和谐的生态环境。针对我国当前民族文化生态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李兴国教授。 民族文化生态处于危险中 根据2010年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占中国国土面积的64%,人口达1.1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5%。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加上各地历史传统和现代能动性,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整体景观,形成中国民族文化生态。 在李兴国教授看来,目前的民族文化生态存在很危险的难题。李兴国指出,国家虽然一直提两个文明,并且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是相关的评估体系,却是“一手硬一手软”。经济建设有GDP指标等数据做评估标准,所以各地都很重视。“但是文化目标通常都是长线的,在官员任期内效果有限,所以在抓经济的同时,不少官员都忽视了文化建设,没有合理地既保留民族文化又搞现代化。”李兴国认为,民族文化生态最大的危险,就是“只求短期经济效益,不顾千年文明传承”。处于“资本原始积累”的浮躁环境中,“上了市场经济的车,就有会追求利益最大化冲动,资本趋利的本性令人利令智昏,看不到文化价值,更难以静下心做文化建设。” 李兴国指出,《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也只是非常宏观地提到民族文化,谈得不多,应该进一步的细化并加以重视。 在李兴国进行的民族文化生态的调查研究过程中,他发现民族文化事业进程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化事业单位的定位问题。 当初随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展示中国56个民族精诚团结欣欣向荣形象的中央民族歌舞团,现在却举步维艰,辉煌不再。中央民族歌舞团的定位问题是他们最大的困惑。民族文化建设“是市场还是战场”?如何处理政治任务和商业演出在时空上的冲突问题、如何处理改制、钱从哪里来、人向何处去,都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李兴国指出,目前对口专业领导、资源配置和人才管理的结构等关系都没有理顺。中国财政部关于文化艺术的“大文化”的经费拨到文化部,没有拨到民委的院团。演出资源也在文化部。“大教育”的经费拨到教育部,没有拨到民委所属的六所高校。 “另外,精神鼓励也要理顺,”李兴国指出。2005年3月,《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整改总体方案》中取消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电视骏马奖”,对此,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影视艺术工作者反映十分强烈。李兴国认为,“骏马奖”的设立,不仅为少数民族文化影视艺术工作者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同时也提供了更多获得政府奖、获得专家认可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平等,“骏马奖应尽快恢复”。 在调查研究中,李兴国还发现,各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事业、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奇缺。新疆有166万平方公里土地,2000多万人口,村村通还是大问题,不少地区还看不上电视,没有达到全国的一般水准。另外,李兴国指出,在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中人才不足是一个短板。由于历史原因,少数民族地区本来人才就特别缺乏,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才流失更加严重。 民族文化产业要多元 并突出个性 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少地区开始建设相关的民族文化产业,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李兴国指出,民族文化生态和谐发展与民族文化产业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共生的关系,互为“加油站”。 杨丽萍堪称民族生态传承的楷模,她将花腰彝的舞蹈作为演员们的生活形态本身,在保留少数民族舞蹈“原汁原味”程式化的过程中,杨丽萍还对其进行提炼、升华、抽象,追求舞台效果。在坚持创作《云南映象》的初期,杨丽萍甚至卖掉了自己在大理的房子。她不拒绝商业合作,因为她要把《云南映象》坚持下去。而且,其编导、主演的《云南的响声》早在创意之初就成立了自己的文化传播公司,吸引了不少演出代理商,公演前就已经收回了全部投入并盈利。 李兴国指出,民族文化本身需要与时俱进,面临资本逐利和社会竞争,在历史长河中会有一部分文化载体被淘汰这是难免的,但是有些人类文明的瑰宝,不可再生的珍惜文物得不到传承就是人类的一大遗憾。同时,文化产品在开发、生产、销售、宣传之前,要以人为本,文化传承需要学习和传承,要借鉴“感受经济学”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