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术中麻醉方式转换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探究.docVIP

新生儿术中麻醉方式转换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生儿术中麻醉方式转换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探究

新生儿术中麻醉方式转换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探究【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术中麻醉方式转换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新生儿术中采用的麻醉方法和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 结果 硬膜外(骶管)麻醉转换为浅全麻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结论 术中硬膜外(骶管)麻醉转换为浅全麻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 新生儿;麻醉;血流动力学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24 d,平均14.7 d,体重2.3~4.8 kg。ASA I-Ⅲ级,腹股沟疝并部分小肠坏死5例,肠旋转不良2例,胆道闭锁2例,肛门闭锁(高位)2例。手术时间100~160 min。 1.2 麻醉方法 术前6 h禁食配方奶,4 h禁母乳,2 h禁水;均经吸氧、胃肠减压、液体治疗并采取保温措施。所有患儿均行气管插管,麻醉诱导为r-羟丁酸钠60~80 mg/kg,1%丁卡因表面麻醉后行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接改良T形管;然后行硬膜外(L2~3或L3~4)或骶管穿刺,回抽无血和脑脊液,注入0.25~0.5%利多卡因和0.15~0.25%罗哌卡因混合液,利多卡因6-8 mg/kg,罗哌卡因1~2 mg/kg。术中出现疼痛等情况时,将硬膜外(骶管)麻醉转化为浅全麻,接小儿呼吸机给予低浓度(1%~2%)七氟醚维持麻醉效果。 1.3 监测指标 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记录麻醉方式改变前5 min、吸入麻醉时、改变后5 min和术毕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 ±s )表示。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P 0.05),术中心率保持稳定,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见表) 3 讨论  由于新生儿脏器结构和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而行手术患儿常合并较严重的并发症,对麻醉耐受差,风险极大。误吸、缺氧、CO2蓄积在麻醉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因此大部分麻醉医师倾向于气管插管全麻;然而新生儿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较少,肺泡表面张力增加,易并发肺气肿及肺间质水肿;如果机械通气设置不当,可导致压力性容量性肺损伤以及氧中毒,严重时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而新生儿骶裂孔到蛛网膜下间隙比成人更平直,骶管麻醉可以满足整个腹部手术的需要[1],但由于缺乏呼吸道的管理,误吸发生的机率很大,对缺氧和CO2蓄积的处理也很被动,单应用硬膜外麻醉风险也很大。本研究将硬膜外(骶管)麻醉和浅全麻联合起来,在硬膜外(骶管)麻醉不能满足手术需要时转换为浅全麻,充分利用了气管插管对误吸等并发症的预防,又避免了全麻大剂量药物对呼吸中枢和呼吸系统的影响。 目前,应用于小儿麻醉的方法均有自身的优缺点,不论是采用全凭吸入还是静脉全麻抑或静吸复合全麻均有麻醉药物蓄积,心肺功能受损的风险,特别是新生儿,重要脏器的储备功能很低,极易导致严重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而硬膜外(骶管)麻醉时,新生儿只能行单次用药麻醉,作用时间有限,对于复杂手术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本研究11例患儿术中出现麻醉变浅后,接小儿呼吸机行七氟醚吸入麻醉,顺利完成手术。患儿在行吸入麻醉后心率稍有增加,但术中一直保持稳定,考虑与七氟醚降低心肌收缩力致每搏输出量减少有关。和硬膜外麻醉时血流动力学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实现了平稳过渡。刘海蓉等[2]在比较了静吸复合全麻和硬膜外(骶管)联合浅全麻后得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张斌等[3]认为低体重新生儿腹部手术麻醉应首选骶管阻滞,有合并症者可选骶管阻滞联合浅全麻。本研究认为小儿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常常在非完全空腹下手术,误吸的风险极大,因此不论手术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均需行气管插管以加强呼吸道管理。麻醉作用主要依靠硬膜外(骶管)麻醉,必要时接用吸入麻醉,这样既可以满足所有手术的需要,又能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大大降低麻醉并发症,为新生儿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参 考 文 献  [1] 张建敏,陈丽丽.低体重新生儿麻醉指南.麻醉与监护论坛,2009,16(6):305-307. [2] 刘海蓉,马旭波,李海林.两种麻醉方法在低体重新生儿腹部手术中的应用.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2):144-145. [3] 张斌,郎淑惠.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在低体重新生儿腹部手术中的应用.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180-1181.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