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结果结果
无结果结果《法院》的写作和出版,虽然缓慢和迟到,但却是那位“一切障碍都能摧毁我”的孤独而忧郁的人在中国最为诚恳的目光和带着笑声的呻吟
书名:《法院》
作者:张小波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2月
在当代文学中,从来没有过如读《法院》这样让人爱不释手又被拒绝阅读的纠结和感受,一个被无形之力收入监中的肛痔大夫,遭到无数次的提审与审讯,其结果,又被毫无理由地放还而离开。这几乎就是《法院》的全部故事与小说之干脉。
你不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凭什么可以让读者浸润而阅,但你如果进入了它明快而叨叨的文字,却又不能不一字一句地阅读下去,甚或拉落了一段或某几句叙述,还会重新返回寻找而捡拾,如同我们走在路上,寻找因脚步急切而丢失了的珍物。返身的寻找,警告我们在《法院》中徜徉是不能有任何大脚与粗意的。
《法院》不是写给一般读者的书,甚至不是写给那些所谓酷爱阅读的人的一部小说,它是写给卡夫卡的一部珍贵的回赠礼,如同当时中国诗人之间互赠的诗作。最可晓明会在卡夫卡百年之后的中国产生《法院》这样一部少见、独有而孤寂的小说之缘由的是作家本人与卡夫卡之本身。而我们,无论是作为读者还是写作者,所能表达的就是对如我一样总是在生活中充满着被人非议的写出《法院》的作家的钦敬的尊重,向他的纯粹而致礼,向他写作就是为了写作的态度而致礼。
上一世纪的九十年代,写作就是为了写作是中国文学的掘进和开拓,乃至是一种时尚和高尚,而时间之舟运行到了今天,仅仅为了写作而写作,就成了精神的奢望与一个孤独灵魂在街头行的散漫。敬者可说那是作家最后的魂灵,不敬者可说那是灵魂乞丐最后一程的漫步。
他人说什么和不说什么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法院》的写作证明了一个作家那份孤独而又骄傲的内心。故事的简单和意蕴的复杂为读者构置了进入与退出的选择和门槛。肛痔大夫在一次等待许久的手术中,因为对一女性“特殊部位”“事故性”的抚触而被收监与审讯,这荒诞的嘲讽,与法律、法院的庄严与神圣,又形成简单的对立与矛盾的复杂。
而一个人在被收监审讯中那万言难述的复杂之内心,又与主人翁“旁观者”的冷静、单纯的心态构成了《法院》这部字数简短而意味漫长的小说的奇妙和品相。还有作家那份在语言上对简单与复杂的驾轻就熟、控制自如与随心所欲的自由和分寸、度、恰到好处的天赋的把握。
落实到句式上,是那样的简洁明了,可又在明了中无处不在的叨扰与幽默,话外之话,意外之意成了一部小说主干的千枝百叶,成了它的景色和风光,除却这些,几乎就除却了整部小说,可存在这些,又不是小说的干脉和根茎。叙述中的字与词,白如水,味如酒。
整部小说中,几乎没有作家叙述的点滴生硬与梗涩,可字词的妙趣与巧处,又都无处不在,棋布星罗。“空虚如从字典上认识了一株草本植物”;“法官与法的真义之间横亘着上帝的屏风”;“在我与法官两张面孔之间再容纳一只鼻子的距离也没了”如此的语言和句式,充斥着整部小说的叙述,让《法院》的文风睿远、智明、意趣和令人啼笑。而在这样的文风之下,在轻松的字句的背后,又是法院(法律)那庄严的滑稽与可笑,是一个被收审者冷漠的旁观和审视。
是法院(法律)在审讯那位“事故性”抚碰女性“特殊部位”的人犯,还是这位作为小说主人翁的人犯在审讯以法律的名誉而昭然天下的法院?这是《法院》最为妙绝、嘲讽和独特之处。法院没有对肛痔大夫的审讯有任何结果。这个无结果的结果,使作家和主人翁对法院审视、审讯最有力量的判决:它让我们看到了整个社会和制度——并不仅仅是法律制度的散漫与慵懒。
面对散漫社会,一切爱、积极、思考与热情都将失去它的必要与意义;面对慵懒的法律,有罪与无罪、行为与律辩、规范制度与可有可无、随意而欲,都变得不再重要与失去目的、目标和价值。人就是散漫、慵懒、无序中的物,尊严就是一种无稽之谈和可笑的蓝本。
当小说的最后,人犯、律师和仆役在朝着法院走去的路上,仆役说:“你看见法院了吗?”人犯四处寻找看不到法院后,仆役笑起来:“如果不经指点,谁也找不到法院的大门哩。”至此,人和尊严就如空无一样不再存在了,而那看不见的法律的荒谬,已经替代了人的存在而无处不存了。
卡夫卡在他的《审判》中,以一个想要却又永远无法走进去法门的乡下人的执着——从年轻到衰老都要走进那道门,但是那道只为你而开,却又永远对你关上的寓言故事而结尾,从而使一部荒诞的小说,上升至不朽的关于人的寓言。而在《法院》的最后,人犯走在去法院的路上,却又无法找到法院的大门的尾声,道出的不仅是《法院》与《审判》的异曲同工,而且是卡夫卡在审视了他所处的社会、时代与人的荒谬之后,使目光穿越百年的时间,对东方社会、时代和没有年代标记的中国式现实亲自实在地投来的第三只眼。
《法院》的写作和出版,虽然缓慢和迟到,但却是那位“一切障碍都能摧毁我”的孤独而忧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