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陆生外温脊椎动物门的-9-1-两栖纲,爬行纲
动物生物学;第八节
陆生外温脊椎动物
两栖纲(Amphibia)
爬行纲(Reptilia);本章聚焦;两栖纲;学习要求;Overview;学习内容;一、两栖纲的起源和演化;鱼头螈;二、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二)两栖类对陆生的适应
1、体形改变:具有明显的头、颈、躯干、尾(有的无明显颈部),蚓螈型、鲵螈型、蛙蟾型。
2、骨骼多为硬骨:脊椎骨有分化--颈椎、躯干椎、荐椎、尾椎。脊索消失。有的种类具肋骨。大多具五指型附肢,且与脊柱形成连接,与利于承受体重。五指型附肢是多支点杠杆,使附肢不仅可依躯体运动,而且附肢各部可作相对应转动,有利于沿地面爬行。
3、表皮开始发生角质化:有1-2层细胞轻微角质化;没有很好的解决防止水分蒸发问题。皮肤多腺体,有些是毒腺。色素细胞会改变体色
4、呼吸器官:鳃、肺、皮肤及口腔内壁。幼体有外鳃。
5、心脏三腔:两心房一心室,不完全双循环。
6、排泄系统为中肾,主要含氮废物为尿素。
7、两个大脑半球完全分开,脑神经10对。听觉器官生成中耳。
8、生殖:卵生,极少数卵胎生。;(三)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不完善性
1.肺呼吸不完善(肺仅薄中、状结构),还有赖皮肤和鳃的辅助呼吸;其皮肤呼吸只能在潮湿环境下进行:吸收溶于水中的O2。
2.皮肤裸露,水分易被蒸发(故离不开潮湿环境)。皮肤的通透性使两栖动物不能生活于盐分很高的环境中(特别是卵与幼体),因此海水中、海岛上无两栖类。
3.变温,体温受环境温度的制约(有冬眠习性)
4.体外受精,胚胎无羊膜,水中发育。幼体在水中发育,完成变态后才能登陆。;三、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一)外形;(一)外形;;雌雄区分;(1)1-2年龄的美国青蛙。公蛙体重在300克以上,雌蛙体重在350克以上,雌蛙腹部膨大,公蛙婚垫明显。
(2)雄雌蛙的区别。雄蛙鼓膜大,咽喉部位肤色呈黄色,有声囊。雌蛙鼓膜小,咽喉部位有黑色斑点,无声囊。
;(二)皮肤;(1)表皮层:复层扁平上皮细胞。
1)角质层:表面1~2层活细胞,轻度角质化,,减少水蒸发
2)生长层:不断向外分生新细胞,补充脱落的角质层细胞;(2)真皮:结缔组织。
1)疏松层:上面,N末梢,多细胞构成的腺体,毛细血管,色素细胞 。
2)致密层:致密结缔组织(平滑肌纤维,弹性纤维等)。
(3)皮肤衍生物
1)皮肤腺:表皮下陷埋入真皮。
粘液腺:粘液经输出管到体表,防止干燥利于呼吸,
防水进入,调节体温;
毒 腺:由黏液腺特化来,蟾蜍发达(疣粒—蟾酥)
2)色素细胞:位于真皮内,从下向上依次是:
黑色素细胞,虹色细胞,黄色素细胞
;皮肤功能:
1.保护:保护体表(机械屏障);具保护色(色素细胞)。
2.呼吸:肺/皮呼吸,呼吸之比为2/3。冬眠时几乎全靠皮肤呼吸。
3.排泄:吸收水中O2,排出CO2。
4.分泌:主要是分泌粘液,以湿润皮肤。
;*;两栖类骨骼的特点;2、头骨 适于跳跃生活
1)头骨脱离了肩带的束缚;骨块少、轻;一对枕骨髁与颈椎相关节;与减轻体重营跳跃生活相适应。
;2)舌颌骨转化为听小骨(耳柱骨)
3)眼眶周围膜性骨消失;
4)颌弓与脑颅为自接式;
双接式:经上颌骨和鳃弓与脑颅连接(原始软骨鱼)
舌接式:经舌颌软骨与脑颅连接(多数鱼类);
自接式:经上颌直接与脑颅连接。
;3、脊椎分为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
颈椎和荐椎 陆栖脊椎动物特有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双凹型椎体:椎体前后端有凹陷,椎体间保存着退化的脊索,并呈细线状穿过椎体。鱼类、有尾两栖动物和少数古老的爬行动物(如楔齿蜥)的椎体属于这一类型。椎体间的关节活动范围较小,所以缺乏局部的运动。
前凹型椎体:椎体前端凹入,后端凸出,两椎体间的关节比较灵活,脊索虽然仍残留一部,但不成为连续的索状。多数无尾两栖动物、多数爬行动物属于这一类型。
后凹型椎体:椎体前端凸出而后端凹入,椎体相接形成活动关节。两栖动物(多数蝾螈及无尾类的一部分)及少数爬行动物属于此类型。
马鞍型或复凹型椎体:椎体两端成横放的马鞍形,椎间关节活动范围很大,脊索已不存在。鸟类颈椎属于此型。鸟头可转动180°,能用喙啄尾脂腺,将尾脂腺所分泌的油脂涂在羽毛上,就是因为有这种马鞍型椎体的关系。
双平型椎体:椎体前后两端扁平,椎体之间垫以纤维软骨的椎间盘以减少活动时的摩擦。哺乳动物的椎体属此类型。
;3、首次出现了胸骨,但成体无肋骨,不构成胸廓.;4、肩带脱离了和头骨的联系加强了前肢的活动;腰带通过荐椎与脊柱相连,加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跨境电子商务客服:跨境电子商务售后客户服务与沟通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docx VIP
- 跨境电子商务客服:跨境电子商务售前客户服务与沟通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2025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三季度员工招聘50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word)电力行业应急预案目录及范本.doc VIP
- 2025年社会工作者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考英语热点复习:阅读理解说明文.pdf VIP
- 黄精加工方法和黄精制品.pdf VIP
- 小学英语语法课件- 一般将来时 (共36张PPT) 全国通用.ppt VIP
- 2025年上海市高考英语热点复习:阅读理解记叙文.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