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应用
浅谈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摘要:由Rosch建立起来的原型范畴理论在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原理的基础上,对经典理论提出了挑战,并得到了推广。本文将结合词汇学习、翻译、写作三个方面分析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经典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 英语教学
1 范畴理论
1.1 经典范畴理论
经典范畴理论是由亚里士多德主张并建构起来的。经典范畴理论将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组元素集合起来,称为范畴。当时的范畴理论用二分法来决定一个范畴内组成成分的特征,即具备某一特征或不具备:具备条件则属于该范畴,反之,若不具备这一特征条件就不属于该范畴。因此,范畴的界线是清晰明确的。
From the time of Aristotle to the later work of Wittgenstein, categories were thought be well understood and unproblematic. They were assumed to be abstract containers, with things either inside or outside the category. Things were assumed to be in the same category if and only if they had certain properties in common. And the properties they had in common were taken as defining the category. (从亚里士多德到后来维特根斯坦作品时期,人们认为他们很好地理解了范畴,对范畴是没有疑问的。范畴被认为是抽象的容器,事物或是在范畴之内,或是在范畴之外。当且仅当事物有某些共同特征的时候,它们被归为同一范畴。这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被当做这一范畴的定义。)
然而经典范畴理论有很大的局限性,事物的范畴界线并非总是明确、绝对的,有很大的主观性。正如王寅(2006: 99)在《认知语言学》一书中所说,“当运用经典理论来解释更多的现象,特别是自然范畴、社会现象时,常显得无能为力,因为大部分范畴不具有二分性,而是建立在原型之上的,它们具有家族相似性、边界模糊性等特征。”
1.2 原型范畴理论
在维特根斯坦之前,人们一直理所当然地接受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理论。但后来人们发现经典理论仅限于猜想,不是经验研究的结果,于是重新认识并发展了范畴理论,逐步建立起原型范畴理论。
20世纪50年代,维特根斯坦通过对game的研究,论述了范畴边界的不确定性、中心成员与边缘成员区别以及隶属度,并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原理(王寅,2006: 100)。该原理将范畴内的成员比作家族成员的特征:家族成员的容貌或多或少都有些相似之处,但每个人的相似点和相似程度又各不相同。一个家庭的容貌彼此存在着差异和相似之处,但每个成员不会拥有全部的相似特征,也不会出现两个成员的特征完全相同的情况。
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原理,它不仅在哲学界引起重大反响,也大大地影响了社会学界、语言学界、心理学界等,使得一些学者将其发展为“原型范畴理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Eleanor Rosch最早系统地对范畴理论进行了研究。她在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实验确定范畴成员的隶属度,对经典理论提出了挑战。Rosch首先通过对颜色的研究,证明同一范畴内的成员地位是不同的,进而又将这一观点扩大到更广的范围,提出了“原型”这一概念。原型理论将范畴中最具代表性、最典型的“最佳样本”,即原型成员放在范畴中心,非代表性成员则根据偏离代表性程度放在边缘位置。
2. 原型范畴理论的应用
2.1 原型范畴理论与词汇的学习
2.1.1 多义词
英语的一词多义现象十分普遍,对二语学习者也产生了很大的困扰。辨认词的原型意义,以例词帮助学生了解词义的扩展模式,可以降低词汇记忆的难度。
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词的意义是不能完全用一组语义特征来说明的,词或概念是以典型即最佳实例的形式储存在人的头脑中的(唐明凤,2008)。同一个词的不同含义可以理解为一个范畴内的不同成员,典型意义即该范畴的原型,其他成员则根据其与原型的相似度处于偏离中心的某个位置上。
2.1.2 语音象征
经典的结构主义认为音位只能用来区别语义,其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而词义是约定俗成的。但我们必须承认,语言单位并非总是完全适合结构化的模式,除拟声词外,“一些类似音位的单位可能会与某些可定义的意义联系起来”( Palmer, 1996: 280)。
实际上,语音象征很早就有人关注。Whorf(1956: 75)已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