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白云铁矿铁路排土场33#线病害治理.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云铁矿铁路排土场33#线病害治理

白云铁矿铁路排土场33#线病害治理【摘 要】由松散介质体堆置而成的铁路排土场,随着其容量的不断扩大,受周围地质条件的影响,出现了排土场沉陷和坡面散落等病害类型。对此,采取了排土场刷方减重、地基处理等措施,效果良好,保证了铁路行车安全,又提高了排岩能力。 【关键词】铁路排土场;病害;治理 白云鄂博铁矿是我国特大型露天矿山之一,现已形成公路-铁路联合开采加皮带运输的开采模式。主采场公路-铁路联合开采,年采剥量为3000万吨,掌子出矿量为750万吨,岩石大部分由汽车运至采场外的三个振动放矿,由铁路二次转载至铁路排土场,其余岩石由汽车直排。 白云铁矿工电车间主要负责主矿车间岩石的二次转载,现有东、南、西三个铁路排土场,共有10条移动铁路线,7条电铲倒装排岩线,其余为人工直接排岩线。线路总长约30公里。排岩能力约为1600万吨。 1、西排土场33#线存在的病害问题 1.1西排土场介绍 西排土场现共有四条线路,分别为30#、31#、33#、34#线路。设计总容量为11100M3,平均运距为5.4公里。33#线为西排土场的主要排岩线路,全长2200米,其中,走行线1200米,作业线1000米。 1.233#线的病害原因 33#线中后部路基为黄土层和混合板岩,由于其硬度小,吸水性强,每年春季冻土开化和雨季,路基塌陷严重,造成铁路线路变形,威胁着行车的安全,影响排岩能力。 2、西排土场33#线存在的病害原因分析 白云矿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中部,属于干旱草原型气候,蒸发量较降水量大10倍以上,降水多集中在7、8月,矿产品包括铁矿石和稀土矿石,且相互伴生。 2.1铁路排土场沉降变形 排土场是由堆置的散体物料逐步形成,这些物料在自重力和外载荷作用下逐步压缩和沉淀,由原来的三元介质体(固体颗粒、水和空气),因为空气被挤出而形成辆元介子体(固体颗粒和水份),从而发生沉降变形。这种变形随时间的延续,其沉降变形速度逐渐缓慢下来,一般以沉降系数来表征某一时段的沉降变形。 K=1+(H0-H1)/H0 式中: K ——沉降系数; H0 ——排土场高度,m; H1 ——排土场沉降后的高度,m。 任何排土场从堆置之时起,都存在着沉降变形,只是沉降速度不同而已,其沉降系数与排土场排弃的岩土性质有关,同时也与基底的物理力学性质相关[1]。 2.2铁路排土场所排岩土的沉降量 白云铁矿铁路排岩场所排岩土基本都是坚硬的块状岩石如:白云岩、砂质板岩、混合板岩、云母岩,且基本不溶于水,因而发生塑性变形变形量不大,排土场沉降量不大,但各种岩性5年内沉降量各不同,白云岩、砂质板岩沉降量约为2.5米,混合板岩、云母岩沉降量约为3.5米。观测结果与理论描述相一致,即易溶于水的软性岩石下沉量大,不溶于水的岩性下沉量小。新堆置的排土场在5年内基本达到稳定,5年后的下沉量极小。 3、西排土场33#线病害治理 刷方减重,积极处理软岩基底,把岩性较好的岩石翻至塌陷区充填路基[2],是治理33#线塌陷区段的主要措施。 第一阶段,边治理边生产,在冻土开化前,及1月-4月。首先,把长约400米,宽约50米,深约6米的黄土层由电铲分两次全部甩至东部排岩区,把软弱的黄土层全部挖出。然后,由电铲辅助排岩,在此区域内翻卸岩性较好的砂质板岩,把塌陷区段的铁路路基外围做一个高道,把此区段的铁路路基外围护起来,以减少由于开春冻土开化和雨季雨水对路基的影响。第一阶段,塌陷区比较平稳,未发现滑落或塌陷状况。 第二阶段,边维护边生产,时期为4月-11月。此时期为冻土开化和雨季期,通过观察发现塌陷区滑塌逐渐严重,裂隙扩大明显。作业电铲已在塌陷区做完护围高道,开至线路前方安全区域继续作业。为了不使该线路闭线停产,每日加强塌陷区的巡道与维护,特别是7月、8月、9月份,雨水的侵蚀尤为明显,铁路日抬道量最高达0.5米,方能保证铁路线形顺畅,水平均匀,轨距标准,切实保证铁路行车安全。每天对塌陷区高道的塌陷量做好监测和记录,为进一步的治理做好准备。 通过监测看出: (1)每年冬季塌陷区高道基本不发生变化; (2)每年开春塌陷区高道开始发生变化; (3)每年雨季塌陷区高道变化最大。 第三阶段,彻底治理,时期为11月-1月。塌陷区段经过约7个月的自然沉降,以及风化和水蚀的影响,塌陷区高道已基本稳定,沉降量累积约达1.5米,此时,把塌陷区段的铁路线路捣铺到高道上,按铁路线施工标准去作业,与前部铁路连接顺畅,符合铁路行车要求。 4、西排土场33#线塌陷治理效果 4.1西排土场33#线塌陷治理后的产量对比 33#线塌陷区经过治理改造后,线路状况得到很大改观,锅底状的线路变为水平均匀的线形,坡度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机车作业的周转率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