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采茶戏在红色文化建设中独特价值.docVIP

粤北采茶戏在红色文化建设中独特价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粤北采茶戏在红色文化建设中独特价值

粤北采茶戏在红色文化建设中独特价值采茶戏于明朝万历年间发源于赣南九龙山地区的采茶歌舞和茶灯小戏。“采茶戏与秧歌戏是我国南北两大戏曲,被誉为南方的二人转、三角戏”。①根据专家考证,赣南采茶戏最迟不晚于清朝康熙(1662—1723年)年间传入位于岭南的粤北、粤东部分地区。在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岭南文化反过来又对赣南采茶戏产生了重要影响。采茶戏传入粤北后,同当地的灯子、大茶、调子、三脚班、纸(竹)马戏及传入该地区的花鼓戏、祁剧、湘剧等剧种相互融合,发展成为岭南文化特色的粤北采茶戏,被誉为广东省六大地方剧种之一。②如今广东的韶关、清远统称粤北,此外梅州、河源、惠州等地均有采茶戏。从历史发展和地域流转关系上来讲,这些地方的采茶戏都可以统称为粤北采茶戏。 粤北采茶戏是粤北地区开放、包容特色文化的一个缩影。粤北采茶戏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屈大均(1630—1696年)在他的《广东新语》中描写了采茶戏的表演情景,并评价歌词有的“以比兴为工,辞纤艳而情深,颇有风人之遗”,有的“几近于雅矣”。③ 广东韶关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佛教文化、丹霞文化旅游和茶文化旅游资源,粤北采茶戏可以将这些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其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独特价值。④在当前红色文化建设的浪潮中,粤北采茶戏也可以发挥其独特价值。 一、粤北采茶戏有着光荣的红色革命历史 采茶戏曾经在红色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融为红色文化的一部分。如《送郎当红军》《十送红军》《闪闪的红星》等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就是由采茶戏的“长歌调”(又叫送郎调)、“十月怀胎调”等曲调改编而来。⑤采茶戏的矮子步、扇子舞舞蹈语汇曾经入选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⑥粤北采茶戏也曾经在革命斗争中发挥过揭露敌人、宣传革命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粤北采茶剧团创作了一大批反映粤北革命历史的红色剧目,深受群众喜爱和中央领导的好评。近年来,韶关采茶剧团创作的《阿添牯》《哎呀嘞,于嫂》等优秀剧目以基层优秀共产党员和道德模范的真实故事为题材,具有很强的道德感召力,曾经荣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⑦ 二、粤北采茶戏的群众艺术价值 采茶戏最早的形式是采茶生产劳动中的茶歌对唱,后来发展成为庆祝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所表演的一种灯彩歌舞小戏,因此,采茶戏的歌词唱腔易记、易学。表演采茶戏的演员人数并不需要很多。新中国成立以前,采茶戏班子的演员都来自于普通的农业生产劳动者,通常被称为“三脚班”“半班”,所有演员囊括了舞台、道具、服装、伴奏等工作。由于规模小,对于舞台设备的要求也不高,因此采茶戏班具有运转灵活的特点,演员通常在生产劳动之余凑在一起,走村串镇,为群众带去娱乐享受,同时也从中获得一些额外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粤北采茶戏在1927年前后出现过非常兴旺的景象,当时粤北地区有30多个专门班子,其中影响较大的“乐群英”等大茶班子的职业演员达200多人,可以想象,如此庞大的采茶戏演出队伍给粤北人民带来了丰富的娱乐享受。新中国成立后,直到上世纪90年代,粤北采茶戏艺人和剧作家发掘出传统剧目150多个,加工改编借鉴其他剧种剧目和创作现代题材剧目300多个,这些剧目反映了当代人民群众的生活气息和时代风貌。⑧当时在现代娱乐事业不发达的情况下,到剧院观赏戏剧表演成为人们的主要艺术享受。 进入21世纪,繁荣的文化娱乐市场、发达的广播影视网络给传统戏剧演出带来了冲击,多数人开始对传统戏剧不感兴趣,但粤北采茶戏仍具有独特的群众缘和艺术价值,特别是在文化建设大背景下,采茶戏这一传统的群众艺术在城乡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粤北采茶戏的全民健身运动价值 人们把采茶戏的表演形式归纳为“三奇三绝”。“三奇”指采茶戏的内容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的生活,使用的是生活语言;采茶戏的表演身段许多是模仿动物的动作,比如猴子洗面、蜻蜓点水乌龟爬沙、蝴蝶采蜜、画眉跳架等;采茶戏的表演形式是歌舞戏相随相伴。“三绝”指采茶戏独具一格的舞台动作:矮子步是采茶戏在中国戏曲中绝无仅有的舞台艺术步法,包括高步、矮步、交叉步、滑步、铲步等十几种基本步法,并形成了“老虎头、鲤鱼腰、双手蛾眉月、下身轻飘飘、腰腹稳紧住、膝头定三桩”的步法口诀;单袖筒,也是客家人独创的与其他戏曲成双成对舞水袖不同,只用左手舞袖的表演方法,包括上抛、下甩、绕膝、侧转翻飞等20多种舞法,形成了“摆动像狗尾,站势吊马腿,游走像蛇过,龙头又凤尾”的舞袖口诀;扇子花是采茶戏中摹形拟态与许多民俗舞蹈或民间乡戏中的用法相类似的以扇子为道具的表演动作,但采茶戏的扇花在指法上别具一格,分为二指、三指,直至五指的不同甩法,扇子花的口诀要求“扇花变化在于手,力在手腕不在肘,左甩水袖右摇扇,十指牵着两臂走”。⑨采茶戏的“三奇三绝”是集花、鸟、虫、鱼、禽、畜、兽的各种动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