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粤曲之乡文化传承实践思索
粤曲之乡文化传承实践思索[摘 要]粤曲是具有广东特色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在现代都市多元文化的猛烈冲击下,面临着生存空间萎缩的严峻挑战,亟需引起人们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扶持保护措施。
[关键词]广东粤曲 创新求变 延伸拓展
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浓郁的乡土气息既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延伸乡土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因素,还是维系人们世代相传和谐共生文化情感的心灵支撑。其旺盛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粤曲这个广东本土的民间文化艺术,它的生存生长发展传承,更需要人们的精心保护和积极参与。
一.粤剧与粤曲艺术的文化渊源
粤剧作为广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揉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综合表演艺术。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明代戈阳腔、昆腔相继流传到广东,清初徽班、湘班又在广东风行,这些剧种相互影响,并吸收了龙舟、南音、木鱼、粤讴等广东民间曲调,于雍正年间会合形成粤剧。“未有八和,先有琼花”在戏行中无人不懂,粤剧最初兴起于广州、佛山一带,现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和香港澳门等地。粤剧以唱梆子、二簧为主,唱念均用广州方言,因此又称广东梆簧、广东大戏、广府戏。粤剧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为什么在探讨粤曲时,首先讲到的则是粤剧,因为粤曲脱胎于粤剧,两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民间粤曲的兴起
作为岭南民间文化标志的粤曲,是由广东省本土曲艺发展而来,源于戏曲声腔,清道光初期,由八音班的乐工清唱而萌发,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称盛。粤曲是用广州方言演唱,盛行于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并传播到东南亚、海外粤籍华侨及华人聚居地区,是流行最广的一种民间曲艺之一。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彼此间在唱腔上互相影响不断丰富,从而形成曲调优美动听,注重声腔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粤曲的音乐性强,其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其整体,同时亦吸收诸如龙舟、南音、木鱼、粤讴、板眼等民间说唱,乐器主要有高胡、扬琴、琵琶、月琴、唢呐等,是民间文艺演出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在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粤曲名列榜上。
2大沥人的粤曲情节
佛山作为粤曲的发源地,承袭了粤曲的传统文化,大沥镇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有粤曲私伙局、群众演唱粤曲的习俗,该镇的邵边、横江、颜峰、沥东、雅瑶、沙溪等村,已有自发组织的曲艺队。解放初期,有的村甚至有三四支曲艺队;五六十年代盐步、大沥镇的公社文工团,把优秀的曲艺骨干组织起来,演绎了大量的传统名曲,创作出不少反映社会精神风貌的粤曲。文革期间曾一度中断,1976年大沥镇文化站重新组织成立了曲艺队。现在大沥镇文化站直接管辖有4支文化中心曲艺队,这些曲艺队几十年如一日,长期活跃在珠江三角洲曲坛上,经常组队联谊交流切磋技艺。为此,大沥镇文化站经常邀请如黄少梅、麦嘉、何笃忠、小神鹰等粤剧名家到场指导,通过长期的精心培育,使粤曲队伍遍布城乡,全镇4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中,就有41个粤曲私伙局,使大沥镇粤曲艺术得到健康发展。
二.培育民间艺术的人才队伍
随着全球化各种文化的互动交流背景下,文化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而传统文化却受到空前的影响和冲击,民间艺术原有的存在土壤和社会环境正在渐渐失去。面对现代多姿多彩的娱乐方式,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大沥粤曲艺术,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赋予粤曲艺术新的内涵,并且应该不断创作出体现精神文化的作品,使民间艺术既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又与时代同发展。
1、发展队伍
马克思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决定历史的是行动着的群众。确切地讲,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文化在整个社会进步中的发挥程度。大沥镇文化站正是着眼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全面开展,着眼于群众健全人格的塑造,通过民间艺术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品格。在大沥文化站的管理下,有多支活跃在群众中的曲艺队伍。例如1976年成立的大沥文化中心曲艺队,从当初十多人发展到四十多人后,从1998年起分为二支表演队,一个曲艺创作组,每周都聚集排练,演绎了大量的经典和新编粤曲,每年送戏下乡近40场。又如1998年成立的盐步文化中心曲艺队,近20名队员由盐步著名的“黄家班”为班底,是大沥镇艺术水平最高、获得省、市大奖最多的曲艺队。还有一个由兴贤村委直接领导的业余粤剧团,从1997年至今,排练了20多个经典剧目,在省内各地城乡演出达200多场。令人欣慰的是,最近大沥镇水头小学成立了“小星晖粤曲社”,由40多名学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利用DEFORM-3D模拟镦粗锻造.doc VIP
- 08 威科夫进阶课程.pdf VIP
- CB 673-2020 出入舱口盖规范.pdf
- GA_T 1788.1-2021 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doc VIP
- 大体积混凝土监理实施细则.docx VIP
- (正式版)D-L∕T 343-2010 额定电压66kV~22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GIS终端安装规程.docx VIP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培训.ppt VIP
- GPS33E巨人通力调试说明书.pdf VIP
- 重大接待保障措施(环卫作业).doc VIP
- 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20201016014015).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