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一节中考化学习题教学课
记一节中考化学习题教学课摘要:以江苏省镇江市2007年中考化学试卷第30题为例,分析在中考复习中如何将题目进行有效整合(选题),并通过问题层层推进(讲题),从而实现低起点到高落点的转变。
关键词:中考;习题课;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7–0035–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习题教学是中考化学复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提高学生解题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上好习题教学课,发挥其最大效益?笔者认为注重题目的整合与拓展是上好习题教学课的一个有效方法,整合就是对试题进行加工和重组,以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和网络化,而拓展则是在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变式和迁移。本文选择了江苏省镇江市2007年化学中考试卷第30题内容节选如下,谈谈习题教学中整合与拓展的具体实施。
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烧碱粗产品的成分进行探究。经实验分析确定该粗产品中含有NaOH、Na2CO3和NaCl三种物质。
(1)该兴趣小组欲测定粗产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并取10.0 g粗产品进行实验。
(2)操作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组装仪器;
②打开弹簧夹C,在A处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③称量G的质量;
④关闭弹簧夹C,缓慢滴入浓盐酸至过量,直至D中无气泡冒出;
⑤打开弹簧夹C,再次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⑥再次称量G的质量,得前后两次质量差是0.48g。
(3)问题探究
F中的试剂应为 ,B装置的作用是 ,H装置的作用是 。
若没有H装置,则测定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事实上10.0 g粗产品只能产生0.44 g CO2,请仔细分析上述实验,解释实验值0.48 g比正确值0.44 g偏大的原因 (假设操作均正确)。
此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是混合物中某一成份的测量和误差分析,其中涉及的一些化学思想和方法在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化学试题中是一个热点。
2 习题的整合与拓展
如何处理这种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由于题目本身的起点较高,如果采取过去直接呈现、就题讲题的方式进行教学,且不说学生是否能真正理解题目的本意,即使理解也仅仅是停留在题目本身和表面,而思维的训练、思想的渗透、方法的建立和系统的形成则无从谈起。鉴于此,笔者设计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教学,引领学生探幽入微,逐步理解题目的内涵与外延,形成观念与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2.1 步骤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图片展示:青海茶卡盐湖
我国青海湖地区素有“夏天晒盐,冬天捞碱”之说。其中“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还含有少量氯化钠。
2.2 步骤2:整合拓展,开展问题研究
问题1:小王同学想知道捞出的“碱”中碳酸钠的含量,并以此“碱”作为样品,设计了如图2所示装置来计算样品“碱”中碳酸钠的含量。
(1)在锥形瓶内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2)小王是如何利用该装置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
(3)浓硫酸和碱石灰可以颠倒吗?说明理由。
在这一组问题的讨论中学生可以非常清晰的了解到这套装置的设计原理是:利用A装置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过浓硫酸干燥后被碱石灰吸收,装置C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再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
设计意图:为学生设计一个低起点以激活思维,并为后面的高落点作好准备。在学生弄清整套装置的设计原理之余,也复习了浓硫酸和碱石灰的干燥原理和组装顺序,同时也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测量气体质量的方法。
拓展延伸:你还能想出哪些方法也可以测出二氧化碳的质量?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想到的方法有:
(1)测量化学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如图3所示)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在此让学生体会棉花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棉花对测量结果有怎样影响?
(2)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如图4所示)。在此引导学生气体应从广口瓶的哪一端进入,还要在水上面加一层植物油,此时教师可利用针筒、装满水的广口瓶和量筒做一个简易的演示实验给学生看,之后展示图5对比图4分析在测量气体体积时哪个更好?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归纳整理:
测量二氧化碳的方法:
(1)m(CO2)=某一体系在反应前后增加(或减少)的质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如何测量气体的质量(体积),并能根据具体的实验装置进行误差分析,知道什么情况下有误差(无误差),哪种装置更好。
问题2:以图4为例追问以下问题:
①完全反应后锥形瓶内是什么物质?
②残留在锥形瓶内的二氧化碳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吗?说明理由。
③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