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议论文事例论证升格例说
议论文事例论证升格例说【摘 要】事例论证是议论文中十分常见、非常重要的论证方法,中学生也最喜爱运用这种方法。但是,由于不得要领或疏忽大意又常常会出现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议论文 事例论证 升格 点题 事例概述 道理分析 文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6-0083-01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事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其中,事例论证在考场上的使用率在95%以上,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所以本人在平时作文训练中特别重视提高学生事例论证的水平。每次讲评作文时,都会列举一些学生存在问题的习作与全班同学进行探讨,进而修改,使之升格到一个更规范、更精彩的层面。
在一次以“低头”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一名学生在事例论证方面就存在一些典型的错误。他的中心观点是:低头是一种忍让,它是智者的一种智慧。然后他写了这样一个事例论证片段:
“韩信,当年在大街上遇一屠夫,屠夫百般刁难,说道:你的个子比我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是很懦弱的啊。并当众侮辱他说: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从别人的胯下钻过,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谁能受得了?然而韩信并没有挺身而出,与之搏命,反之而是忍受这常人不能忍受的耻辱,从屠夫的胯下钻过。正是韩信忍常人之不能忍,方为人上之人,成为楚汉争霸中一个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
且不论事例的陈旧与否,单从事例论证本身来说,就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
第一,事例没有点题,这是议论文的大忌。作者以为在开头中心观点已经说明“低头”是一种“忍让”,就可以抛开“低头”去谈论“忍让”了,这是一种偷换概念的误区。无论如何,事例都应为观点服务,围绕话题展开,要不断点题,特别是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以让阅卷教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犹抱琵琶”、“偷换概念”是高考作文的硬伤。因此,要尽量把“低头”这个关键词融入到事例叙述当中去。如果可以把原句“反之而是忍受这常人不能忍受的耻辱,从屠夫的胯下钻过”的后半句修改为“低头从屠夫的胯下钻过”。看似简单的修改,实则可以“力挽狂澜”,避免作文偏题。
第二,事例的叙述较为啰唆繁琐,拖泥带水,过于详细。特别是一个大家已耳熟能详的故事,实在没有必要再从头到尾交代清楚,只要把与话题有关的最突出的情节概述出来就可以了,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不是为了详述事实,切忌本末倒置。例如,可以升格为:“出身贫寒的韩信曾在市井街头蒙受一屠夫的胯下之辱,然而就在他低头钻进去的那刻,便有将来雄姿英发的胜利者。”议论文中叙述性的文字要凝练,省下大量篇幅应该放在对事例的议论分析上。
第三,学生对事例的道理分析评价很单薄苍白,口号化的“正是某人……才……”的论证语言让评卷教师看不出该考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想成熟度。这应该是很多学生的通病。本人平时批改作文时,发现学生事例分析大致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议论展不开,往往写成“观点+材料”式,显得空洞、肤浅,就事论事,“浅尝辄止”;二是文采不出色,句式没有变化,比喻诗词很少运用。
因此在现阶段,本人从两方面来提升学生事例分析的精彩度,教会学生升格自己的议论文。
做法一:升格事例道理分析的深刻度。“深刻”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发展的一个要点,也是学生普遍反映较难以做到的一点,毕竟学生生活经历简单,见闻少,理论修养不够。对此,本人的建议是:活跃理性思维,多去追根溯源,由表及里,将心比心,融情入理,再来就是升华到人生、社会层面去思考,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做法二:升格文采,提供行之有效的论证方法。文采的出色主要体现在用词典雅、句式多变、修辞丰富等方面。
用词方面,本人经常列出一些朴素文段,要求学生改写为至少含有五个成语的片段。其实学生是有词汇储备的,但在作文时总是不激活、不运用,所以要灌输学生使用书面语的意识。
句式方面,本人则从高考优秀范文里归纳出常用的说理句式,让学生仿句。比如“不是……不是……而是……”该句式通常用于解说某个概念,使概念呈现出客观、全面、辩证的特点,从而加强了道理论述的深刻性。本人还给学生强调,写作时不应该总是陈述句、单句,而应该多些变化,反问句、假设句、设问句、感叹句、多重复句等句式都应该灵活多用。
修辞手法更是让语言出彩的常见方式,常用的有引用、比喻、排比等,是文采训练的重点。一方面,本人会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与话题相关的诗句、优美片段;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平时勤于积累,厚积薄发,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实践,光有理论,光摘抄而不真正花心血去经营语言是没有用的。
综合上面几个要点,回到文章开头以“低头”为话题的学生的事例,本人给他做了这样的升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