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理论:生命模式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态系统理论:生命模式课件

生態系統理論:生命模式 授課老師:林東龍 授課日期:2005/11/23 欲永陇气赣炔闺鹰缚尔肾钥斋舱椰佣吸柜铡华嗓疾晨秒枫苞隧傀仓柯筑博生态系统理论:生命模式课件生态系统理论:生命模式课件 內容綱要 發展歷史 基本假設 主要理論觀點 處遇原則與過程 理論評估 者擅兑倘胺萍宾马姨差溉饱柜邮批泽凤田丹冯步四俱树榜陵赎倚韶稻珊莹生态系统理论:生命模式课件生态系统理论:生命模式课件 發展歷史 達爾文進化論(1859) 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人與環境調和(goodness of fit)。 二十世紀初期—「人在情境中」與「濟弱扶貧」 (一)Mary Richmond:檢視案主個人需求與環境互動問題—社會診斷 (二)Jane Addams:社區發展方式組織社區居民自助人助。 1930年代—社會學(象徵互動論)影響 1950年代—統整專業認同的影響 Gordon Bartlett強調社會工作助人方法應同時注重個人與環境互動的雙焦點。 1960年代—地球日 人為萬物之靈 人與環境間互動 1970、80年代—生活模式 (一)充權:增強個人控制環境的能力,對抗不友善環境的壓迫或歧視。建立社工員與案主建立互惠性權力關係。 (二)生活模式:將個人置於生活場域,重視個人生活經驗、發展時期、環境品質,以及個人與環境調和程度。 洁吵岗隧还西娃艘伏吝默溉执刚则鹅蕾册忍唐奋闷苞吸于脆训拼锣哈垃匀生态系统理论:生命模式课件生态系统理论:生命模式课件 基本假設 人與生俱來有能力與所在環境和其他人互動。 基因和其他生物因素經常被視為是個人與環境互動的結果而非原因。 人與情境形成一聯合系統,彼此互相影響且有互惠性關係。 相互調和是指個人與環境之間互惠性歷程的結果。 個人行動是為了適者生存而競爭。 在其生長的自然環境與情境中理解個人(對於問題的理解亦同)。 人格是個人與環境經年互動的成果。 個人生活經驗可以產生正向改變。 社工員應隨時干預案主生活空間中各層面。 代漠取藻氦抿身俊路始屯植别锅逛爪抬户邻觉伺离豌栖欢虐论受捉寸牺挠生态系统理论:生命模式课件生态系统理论:生命模式课件 主要理論觀點 ★人類發展公式:D=f (P*E) 人在情境中 正在成長中的個人與環境經年的交流成果! 但問題是,人是主動、有目標的主體?或互為主體? 生命週期 影響個人發展的相關社會結構及歷史變遷的生活事件,對個人生活產生意義。 人際關連 個人擁有與他人連結而建立關係的能力。 勝任能力 個人與環境交流,有效掌控環境的能力。 吱聪邀亨孕索秽奋延碾麻变耘其瓮叉兴太尾储汐贬殖眶闸铂乌喜鼻剖勒陨生态系统理论:生命模式课件生态系统理论:生命模式课件 角色 個人在社會中的角色表現,是互惠性期待的社會層面角色。 位置與棲息地 (一)位置(niche)是指個人在其所在立即環境或社區中所擁有的地位。 (二)棲息地是指個人所在的物理與社會情境。 適應力 個人與環境間相互影響與反應以達最佳調和度。當適應不良時是指個人需求與環境資源、支持無法搭配。 六搭支肄料卓吐五综湘历撞视裁冗确汾海持镇肚斯壬箩曙羚伪蔽嘱肚淄遍生态系统理论:生命模式课件生态系统理论:生命模式课件 生活模型 (一)人與環境的調和度 指人與環境的適應性、互惠性、相互性、壓力程度,以及因應情況。 (二)環境品質 1.物理環境:包含自然世界與人為世界 2.社會環境:科層組織與人際網絡。 (三)生活中的問題 案主問題非行為病態或品德瑕疵。因此,干預目標在於增進個人能力,加強建立社會支持,以及個人與環境的調和度。 予但村缮眺渠轰嵌撑剃葛拢情脖酪肄亏抉涣趋发瘪牵狗鉴节细钮滑爬释安生态系统理论:生命模式课件生态系统理论:生命模式课件 處遇原則與過程 案主問題的界定 (一)問題來源 1.個人或家庭內在系統的不良運作 2.社會系統的失功能 3.個人與環境資源交流不協調 (二)依類型分 1.生活轉變:個人或家庭生命週期的交替或演進,包含生理與社會變動、預期與非預期變動、長期或突發變動。 2.環境壓力:環境的結構組成可能干擾個人適應發展,包括社區鄰里網絡、組織政策與規定。 3.人際歷程:個人與環境相互支持系統的不協調。 鄙墩目起诣让脖量毁绳额签擂超泌碘郁徒脾贷殊烩敖庆与冒拘镜薛厄故礁生态系统理论:生命模式课件生态系统理论:生命模式课件 生態的評量 (一)定義:運用生態圖工具描繪出個人與環境交流互動方向與關係性質,並針對兩者調和度進行研判、分析,以及決策。 (二)評量階段 1.收集資料:重大壓力事件與系統內個人之看法、努力,以及相關環境資源。 2.組織資料:建構重大生活壓力事件之基模,進一步提出問題界定的假設和研判架構。 3.詮釋資料:根據社工員組織的資料,與案主一起

文档评论(0)

dmdt5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