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沟通分析.ppt概要
(1) 不要存在( Don‘t Exist,Don’t Be ): 这是最严重的禁止讯息。 若父母给予孩子这种讯息,是在告诉他“你最好不要存在”。有些父母不想要孩子,认为孩子阻碍了他们的事业或计划。 这是很具破坏性的话,等于在告诉孩子: “ 如果不是为了你???如果没有你???我会过得更好 ”。 情况较轻微的父母,可能只是常常挂在嘴巴上说说; 情况较严重者甚至会抛弃、离开甚或杀死孩子。 对孩子而言,这些话听来就像是:如果我没出生,事情可能会好些;儿童自我通常会接受“诞生是我自己的责任”这种想法。不论父母说出这些话是在无心之下脱口而出或是别有用意,孩子会依自己对该情况的体会做成以下各种不同的决定: * 1.如果你不改变,我就自杀。 2.如果情况太糟糕了,我就自杀。 3.我会做给你看,甚至死不足惜。 4.我会报仇,死也在所不惜。 5.我会让你杀了我。 6.我会(一再)让自己差点死掉,好使你爱我。 * (2) 不要亲近( Dont Be Close ):属于比较抽象的。例如信任感、与人相处时的开放程度、亲密感???等等。不要亲密这种信息的传递可能是父母避免与孩子有身体上的接触,或是让孩子感觉父或母不在身边(如离婚)。这种禁止信息可能让孩子认定:“我必须照顾我自己”、“我绝不会信任女人”、“关心别人是没有用的……我绝不要结婚”。 * (3) 不要有归属( Dont Belong ):如同告诉孩子 你根本不属于这个家庭 。孩子会得到 我是特别的、和别人不一样的 的讯息。 例如,孩子童年时住在祖母家,或被送到寄养家庭,或是不断听到别人说他与其他孩子很不同而接受了这个禁止信息。 * 游戏分析(game analysis) * 你有没有这种经验,和别人的互动是在很不舒服的感觉下结束的,然后你对自己说类似这样的话: “为什么我老是遇到这一类的事?” “为什么又发生这种事?” “我想他(她)应该和别人不一样,可是怎么又…” * 心理游戏的含义 心理游戏,是“一系列连续进行的互补隐藏式沟通,进展至一个明确且可预期的结果” 。 玩心理游戏结束时至少会使一个玩者感到感到不舒服,因为玩游戏的真正本质是“阻止亲密”。游戏的特性有“操纵性”“重复性”及“隐蔽性”。 * (一)第一度游戏:是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 (二)第二度游戏:会带来明显的改变,因为结局里强烈的“负面感觉”,但不表示会造成永久、不可补救的伤害。 (三)第三度游戏:将导致身体上伤害,直到进了医院、法院或太平间才算游戏终。 * 1、个案: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渴求状)? 2、治疗师:我们刚刚开始,很难说(谦虚地)。 3、个案:你曾处理过和我有相同问题的人吗(阿谀地)? 4、治疗师:有啊,你的问题一点也不算特别(给予保证地)。 5、个案:他们都变好了吗(轻微地引诱)? 6、治疗师:是的,有些人情况好多了(坚定地)。 7、个案:所以,我也会好起来啰(引诱地)? 8、治疗师:对,我认为有可能(有力地)。 9、个案:有可能?为什么你这样说呢(伶俐地)? 10、治疗师:嗯,哦…你知道,我有一些经验(不太确定)。 * 11.个案:所以,当你这样说的时候,并没有任何事实根据(攻击地)。 12.治疗师:啊,没,哦……不是这么说,但我尽量在做……(难过地)。 13.个案:你们都一样,只是坐在那儿,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到头来谁也帮不上忙(愤恨地)。 14.治疗师:我只是想要帮助你……(懊恼而难过)。 * 心理游戏的典型特征: 1.重复性:游戏是一再重复的。 2.漠视的存在:游戏是不在成人自我觉察之内的。 3.游戏结束时,主角会经历自己的扭曲感觉。 4.参与游戏的人之间会有隐藏沟通。 5.游戏包括一段惊讶或混乱的过程。 游戏公式 (1)伯恩的G公式 饵+钩=反应-转换-混乱-结局 * 在这段对话中,以G公式可将之分析为:1.帮帮我吧,伟大的治疗师--饵 2.我这伟大又谦虚的治疗师可以帮助你--钩 3.伟大谦虚的治疗师→伟大厉害的治疗师--反应 4.走开,你这吹牛王,不要以为自己无所不能--隐藏其中, 这个个案玩的游戏是--到此为止; 而治疗师玩的游戏则是--我只是要帮助你! * * (2)卡普曼的戏剧三角形 卡普曼假设每个游戏便是一场戏剧,而每个戏剧里均有三个角色 : 拯救者(Rescuer) 迫害者(Persecutor) 受害者(Victim) 迫害者 贬抑别人,把别人看得较低下、不好。 拯救者 也是把别人看得较低下、不好,但他的方式是从较高的位置提供别人帮助,他相信“我必须帮助别人,因为他们不够好,无法帮助自己。” 受害者 则自认自己较低下、不好,有时受害者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