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yong地质灾害.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 地 质 灾 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记住地震灾害的形成机制,了解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与自主探究相结合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同学们防灾、减灾的意识。 7.地震发生过程 地震波分为横波(也叫S波,只在固体中传播)和纵波(也叫P波,气、液、固三态均可传播),前者传播较慢。 地震自救小知识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1.定义: (1)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泥石流: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3.发生过程: 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 如何预防、躲避滑坡灾害 (一)注意日常活动不诱发滑坡灾害:选择安全场地修建房屋;不要随意开挖坡脚 ;不随意在斜坡上堆弃土石 ;管理好引水和排水沟渠 (二)注意发现滑坡前兆:山坡上出现裂缝;坡脚松脱鼓胀;斜坡局部沉陷;斜坡上建筑物变形;泉水井水异常变化;地下发出异常声响;各种前兆的相互印证 (三)抑制滑坡发展、监视滑坡动态 (四)及时躲避滑坡灾害 如何预防、躲避泥石流灾害 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房屋不要建在沟口、沟道上 不能把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 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声响,应迅速向两岸上坡方向逃离。雨季穿越沟谷时,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 应养成每天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 课堂小结 一、地震灾害 1.地震概述 (1)定义(2)地震的结构(3)震级和烈度的区别 2.地震的类型和机制 (1)按照震源深度: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2)按照成因机制: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诱发地震。 3.地震发生过程 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1.定义:(1)滑坡;(2)泥石流 2.发生机制:(1)滑坡: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2)泥石流: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 3.发生过程: 我国西南地区的滑坡灾害 地质 地貌 我国山区面积广,地表起伏大 位于板块交界处 重力作用强 多地震,岩石破碎严重 气候 我国季风气候典型 多暴雨 人为因素 破坏植被和地表结构 归纳总结: 探究:为什么西南地区多滑坡和泥石流? 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①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      ②岩石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③植物条件-植物覆盖较差,地面缺水保护      ④气象条件-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汇聚时。 (1)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监测、预警系统; (2)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 (3)实施预防措施,如建设防震建筑,在山区合理施工及大力植树造林,或采用工程措施进行护坡等。 合作探究:如何防御地质灾害? 1.大多数地震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A.火山活动 B.地质构造 C.外力作用 D.褶皱形态 2.地震作为主灾可能引起的自然灾害有 ①海啸 ②滑坡 ③火山喷发 ④龙卷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位于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山脉是 ①天山山脉 ②台湾山脉 ③喜马拉雅山脉 ④太行山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称为 A.震源深度 B.震中距 C.震中 D.烈度 5.下列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的是 A.地震 B.滑坡 C.台风 D.霜冻 * * 2010年2月27日智利里氏8.8级强震 里氏8.8级强震引发海啸 2008年5月12日汶川里氏8.0级强震 死亡10万余人 地震的成因 一、地震灾害 阅读课本20页第一框题,思考: 1、什么是地震灾害? 2、什么是地震? 3、什么是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 和等震线? 4、如何区别震级和烈度? 5、烈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A B 震中距 震源 震中 等震线 震源深度 4、震级和烈度的区别 烈度 震级 每次地震的个数 影响大小的因素 单位 定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