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研究.doc

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研究

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研究【摘要】目的研究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法选择。方法比较案例分析法。对我院眼科近年来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虹膜切除组和小梁切除组各54例,比较组别间手术疗效。结果虹膜组和小梁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944%,组别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虹膜组并发症发生率72%,显著低于小梁组的389%。结论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操作简单、安全高效,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患者视野和视力能够显著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眼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 作者单位:471500河南省栾川县人民医院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法主要是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迅速控制眼压,但临床上有一些患者眼压升高比较急剧或者病情比较复杂,经过全身或局部降眼压类药物治疗后仍然不能有效降低眼压,此时如果坚持药物治疗,可能会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从而造成视觉功能的进一步损伤。我院近年来对这一部分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现结合具体实例来研究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法选择及其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于我院眼科2006年4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8例,所有入选案例均为经过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仍然大于40 mm Hg,后改为手术治疗。具体资料为:男58例,女50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425岁;青光眼病程3 h~13 d,高眼压病程12~105 h。术前眼压:43~82 mm Hg,术前视力:001~015,瞳孔直径33~61 mm。术前进行视野检查和房角检查。根据患者高眼压持续时长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持续时长≤48 h的54例患者行虹膜切除术,记为虹膜组。持续时长﹥48 h的54例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组别间在患者基本资料上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121虹膜切除术在结膜瓣处切一4 mm的切口,自角膜缘后界前05 mm处切开1/2左右板层,厚度3 mm左右,再继续向前05 mm切穿深层角膜组织进入前房[1]。角膜缘和角膜内切口长度保持一致,轻按切口后部,其周边虹膜即自行脱落,然后冲掉切口部位色素上皮层,自切口前部角膜表面平整虹膜,最后用烧灼方法固定虹膜。 122小梁切除术术前进行常规止血、镇静,术前30 min静脉滴注250 ml甘露醇(200 g/L)。进行表面麻醉后,用上直肌缝线牵引、固定眼球,在距眼角膜9 mm左右处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暴露巩膜[2],做1/2巩膜厚度的巩膜瓣5 mm 4 mm。用03 mg/ml的丝裂霉素棉片敷贴巩膜瓣和结膜瓣4 min左右,然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至干净为止,进行前房穿刺以放出房水降低眼压,在巩膜床中央紧贴巩膜瓣基地处切除角膜缘组织25 mm×2 mm,并进行相应的周边虹膜切除,然后用尼龙线缝合巩膜瓣。 123术后处理术后两组均进行抗生素治疗并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滴眼,虹膜组不使用散瞳剂,小梁组使用散瞳剂,2次/d。术后根据患者眼压、前房形成的稳定程度,在术后早期进行缝线调整和分次拆线。如果患者滤过泡呈扁平状,则拆线后要在滤过泡旁边用指头按摩眼球,以形成功能性滤过泡。 13疗效判定①痊愈:眼压≤20 mm Hg,视野正常,视力恢复;②有效:局部需要进行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眼压≤20 mm Hg,视野和视力基本正常。③: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后,眼压﹥21 mm Hg,或者眼压≤20 mm Hg,但视野异常,视力未恢复。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进行6~18个月的回访,平均回访12个月,结果显示,虹膜组和小梁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944%,组别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治疗后眼压均显著下降,视力均显著升高。并发症上,虹膜组仅发生前房出血,发生率为72%,小梁组发生8例房前出血,4例伤口渗漏,9例前节炎症,总发生率389%,显著高于虹膜组,见表2。 表1组别间临床疗效(例,%) 组别例数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虹膜组5446(852)6(111)2(37)52(963)小梁组5443(796)8(148)3(56)51(944)表2组别间治疗前后眼压、视力、并发症比较(x±s) 组别例数眼压(mm Hg)视力术前术后术前术后并发症(例,%)虹膜组545567±12361732±436*008±005054±009*4(72)*小梁组545364±1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