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测量学》课程教学语言表达艺术探析
《测量学》课程教学语言表达艺术探析摘要:文章根据《测量学》课程的知识特点和多年来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灵活运用富有情趣和哲理的语言表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潜心思考,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促进学生乐学、勤学和善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测量学》课程;教学语言;表达艺术
0 引言
教学语言表达艺术是教学艺术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之一,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语言表达,讲课时才能深入浅出,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变“厌学”为“乐学”、变“应付考试”为“勤学”、变“思维懒惰”为“善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根据课堂研究的“互动分析”论者统计,在传统的、比较正规的课堂中平均70%的时间是教师在讲话[1]。由此可见,教学语言表达艺术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大作用。如何恰当地运用饱含哲理而又机智幽默、生动活泼而又不腐俗油滑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 言之广阔,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在教学中,我力求语言丰富、流畅,话题涉猎广泛,通过巧设导语、创设情境、贴近生活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之持久。《测量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内容多含量大,刚开始学生看到课本就感到头大。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在黑板上写出一副对联:蓄一池水,测天地盈亏;种数盆花,探春秋气息。说明“测与量”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然后,我从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的《地图篇》、两宋时期沈括的《梦溪笔谈》谈到传统测量学的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再延伸到现代测绘科学技术的“3S”技术,即: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进一步说明了《测量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对测量的基本工作(距离测量、角度测量和高程测量)用日常生活语言进行准确概括:测绘技术就是要解决山有多高?水有多深?路有多长?敢问路在何方?这样,学生对《测量学》课程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
2 言之有趣,耐人寻味
研究表明,听课开初的15分钟学生能记住所讲内容的41%,30分钟后,则只能记住所讲内容的23%[2]。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使用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诱导和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听课上面。为此,授课时我选择恰当的时候,尽量用大众化的谚语、比喻等,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理性、情趣,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测绘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使学生听课如沐春风。
如讲授“四等水准测量”时,第1测站的观测程序、记录规则、计算要求已让学生感到烦琐和不适,还有第2测站、第3测站…,直至第n测站,若再罗列下去,学生定会厌倦、乏味。我只说了句:“后面测站的工作只是一个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已”,话声一落,哄堂开心大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许多,他们明白了只要把第1测站弄清楚,后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讲到用经纬仪测碎部点,要求每测20至30个点时必须作定向检查,学生总不理解且容易忘记。我说“测图时不能妹妹大胆地往前走,而要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时时作检核。否则,方向变了,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学生顿时就明白了定向检查的意义,并对“步步有检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等高线弯弯曲曲,是极不规则的闭合曲线,学生刚接触时会有发怵的感觉。“大家不要怕,静下心来,用测绘专业眼光来看,等高线具有曲线美。等高线越复杂,越能把变化丰富的地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我的这席话就像“一针兴奋剂”,让学生疲劳顿消,在笑声中学会了等高线的特性,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令他们久久寻味等高线的曲线美。后来,许多学生感慨地说:“原来学习是如此有趣的!”还有一些学生告诉我,当他们再看到等高线时,只感其美,不觉其杂。
3 言之启智,引发思考
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引导学生思考。一位教育大师曾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良好的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3]。
在测量实验中,我不仅努力做好操作示范,而且还注意用发人深省、有趣味性的语言启发学生,并给他们留有一定的“空白”和“余地”,让学生去慢慢咀嚼和细细思考,最终能够由“此”想到“彼”,由“果”想到“因”,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四等水准测量实验中,发现有学生在测站检核未完毕时就移动了后视尺的尺垫,一旦测站检核超限,就试图把移动过的尺垫放回原处重测。在我及时制止并要求从起点开始重新再测时,学生抗辩道:刚才放过尺垫的位置,其痕迹还在,可以找回原来的点。“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所以你们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