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知识讲座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除草剂知识讲座课件

(二) 抑制脂肪酸合成 脂类是植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份。现已发现有多种除草剂抑制脂肪酸的合成和链的伸长。如芳氧苯氧丙酸类、环已烯酮类,硫代胺基甲酸酯类、哒嗪酮类。 芳氧苯氧丙酸类和环已烯酮类除草剂的靶标酶均是乙酰辅酶A羧化酶。常称作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 (三) 抑制氨基酸的合成 1.抑制芳香氨基酸合成 三种芳香氨基酸苯基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是通过莽草酸途径合成的,很多次生芳香物也是通过该途径合成的。在动物中,没有莽草酸途径,但在植物、真菌和细菌中很重要。 在目前商品化的除草剂中只有草甘瞵影响莽草酸途径,其作用靶标酶是5-烯醇式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该酶是缩合莽草酸-3-磷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产生5-烯醇式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和无机磷酸。 2.抑制支链氨基酸合成 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是通过支链氨基酸途径合成的。新开发的超高效除草剂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和磺酰胺类除草剂抑制这三种支链氨基酸的合成,其作用靶标酶是支链氨基酸合成途径中第一个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 乙酰乳酸合成酶也叫乙酰羟酸合成酶(AHAS),缩合两个丙酮酸分子产生亮氨酸和缬氨酸的前体2-乙酰乳酸,同时也缩合一个丙酮酸和2-酮丁酸产生异亮氨酸的前体2-乙酰羟基丁酸。 3.抑制谷氨酰胺合成 谷氨酰胺合成酶是氮代谢中重要的酶,它催化无机氨同化到有机物上,同时也催化有机物间的氨基转移和脱氨基作用。草丁膦除草剂的作用靶标是谷氨酰胺合成酶,阻止氨的同化,干扰氮的正常代谢,导致氨的积累,光合作用停止,叶绿体结构破坏。 双丙氨膦本身是无除草活性的,被植物吸收后,分解成草丁膦和丙氨酸而起杀草作用。 (四) 干扰激素平衡 最早合成的有机除草剂苯氧乙酸类(如2.4-D、2甲4氯)以及苯甲酸类除草剂具有植物生长素的作用。使它隆和二氯喹啉酸也属激素型除草剂。 植物通过调节生长素合成和降解、输入和输出速度以及共轭作用(包括可逆和不可逆共轭)来维持不同组织中的生长素正常的水平。其中可逆共轭作用最为重要。激素型除草剂处理植物后,由于缺乏调控它在细胞间浓度,所以,植物组织中的激素(激素型除草剂)浓度极高,而干扰植物体内激素的平衡,影响植物的形态发生,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五) 抑制微管与组织发育 植物细胞的骨架主要是由微管和微丝组成。它们保持细胞形态,在细胞分裂、生长和形态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还没有商品化的除草剂干扰微丝。大量研究明确了很多除草剂直接干扰有丝分裂纺锤体,使微管的机能发生障碍或抑制微管的形成。如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与微管蛋白结合,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作用,导致纺锤体微管不能形成,使得细胞有丝分裂停留在前、中期,而影响正常的细胞分裂,导致形成多核细胞,肿根。 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 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   除草剂的选择性是指除草剂在一定剂量下,杀灭某些植物,而对另一些植物无明显的影响。常用选择性指数来表示。 在评价除草剂对作物和杂草间的选择性时,常用如下方法计算: 选择性指数 = 对作物10%植株的有效剂量(ED10)/ 对杂草90%植株的有效剂量(ED90) 除草剂的选择性指数越高,对作物的安全越好。除草剂的选择性主要由植株形态不同造成的接收除草剂药量的差异,吸收和传导除草剂的差异,对除草剂的代谢速度和途径的差异,靶标蛋白对除草剂敏感性的差异,以及耐受除草剂毒害能力的差异。即常讲的形态、生理和生化选择。 (一) 形态选择 形态选择是指由于杂草和作物植株形态差异,使得它们接收药量不同而实现的选择性。如禾谷类作物叶片窄而挺直,芽和心叶被包在叶片里面,着药面积小,不易受害。而阔叶杂草的叶片宽大,芽和心叶常裸露在外,着药面积大,易受害。 (二)生理选择 生理选择是指由于植物吸收和传导除草剂能力的差异而实现的选择性。不同植物的发芽、幼苗出土特性不同,根芽形态存在差异,角质层发育程度不同,它们吸收除草剂的能力也就不一样。另外,不同的生理代谢也影响到吸收能力。如2,4-D在禾本科与阔叶植物之间的选择性,部分原因就是由于这两类植物吸收该药的能力差异而造成的。 除草剂必须从吸收部位传导到作用部位,才能发挥生物活性。植物传导能力决定了在作用部位除草剂的浓度。所以传导能力差异影响到除草剂的选择性。如扑草净对棉花的选择性,其原因之一是由于该药在棉花体内被溶生腺所捕获,不易传导。 一般来说,生理选择性不是除草剂选择性的唯一原因,它在除草剂的选择性中只是起到部分作用。在很多情况下,同是敏感的植物,它们吸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