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抗剪试验后,可从断裂位置大致分成三个种类:.doc

经过抗剪试验后,可从断裂位置大致分成三个种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过抗剪试验后,可从断裂位置大致分成三个种类:

兩位老師: 總共18組的試件中,有16組我重新研磨+拋光+腐蝕,銲核的巨觀形貌較為清晰,但尚未拍攝。因此,以下的表格我先擺上之前的巨觀形貌,若不清楚再跟我說,我再補上。 A. 銲核直徑(mm): 我依照以下的定義量測出銲核直徑 B.巨觀形貌:之前拍攝的,所以不太清楚,僅供參考。 C.400倍率的OM:每組皆會拍攝銲核中心 D.兩板材之界面是否有間隙 : 以下為我的定義 E.最大拉剪強度(Tensile shear)(KN):拉剪速率0.05mm/sec F.破壞方式:分為三種破壞模式 1. 界面破壞 2. 撕裂型破壞 3. 鈕扣型破壞G. 明顯之熱影響區 以下兩組參數皆出現明顯之銲核,但圖1在銲核外圍又出現明顯之熱影響區,圖2並無出現。 圖1 銲核外圍出現明顯之熱影響區 圖2 銲核外圍並無熱影響區 表1 不同參數下之機械性質整理表 編號 A. D. E. F. #2 3.3 是 2.9 IF #3 7.9 是 5.1 IF #5 6 是 3.7 IF #8 9.3 是 6.7 IF #9 9.1 否 8.3 IF #23 無 是 2.2 IF #25 無 是 5.2 IF #26 無 是 1.6 IF #6 9.5 否 8.9 撕裂型 #11 6.9 否 8.3 撕裂型 #12 10.5 否 9.4 撕裂型 #15 10.9 否 9.5 撕裂型 #17 5.5 否 7.8 撕裂型 #18 7.7 否 8.2 撕裂型 #21 8.2 否 9.1 撕裂型 #24 6.8 否 8.0 撕裂型 #27 10.6 否 8.8 撕裂型 #14 6.8 否 7.7 PF 表2 不同銲接參數下之巨觀形貌與微觀組織之關係表 編號 B. C. 400倍率的OM #2 銲核內部 兩板材之界面銲核下方#3 銲核內部 兩板材之界面銲核下方#5 銲核內部 兩板材之界面銲核下方 #8 銲核內部 兩板材之界面 #9 熱影響區 銲核中心 #23 中心 中心下方 #25 中心 中心下方 #26 中心 中心下方 #6 銲核內部 銲核中心偏右 銲核中心 #11 熱影響區 銲核中心 銲核與熱影響區之界面 #12 銲核中心 #15 銲核中心 #17 熱影響區 銲核中心#18 熱影響區 銲核中心 銲核與熱影響區之界面 #21 銲核中心 #24 銲核中心 #27 銲核中心 #14 熱影響區 銲核中心 討論一: 由表可發現到9、11、17、14與18等試件有明顯之。,倍率50)觀察五組試件後,發現到銲核凝固後,皆成長為略為方向性(垂直)之粗大晶粒。 PS.有些試件過腐蝕或腐蝕不足,因此以示意圖表達之。 #9(×50) #11(×50) #14(×50) #17(×50) #18(×50) #9、11、14、17、18之銲核巨觀示意圖 討論二: 除了上述提到#9、11、14、17與18之銲核凝固後,形成粗大且呈現垂直之晶粒外。另外,#6之試件於銲核中心出現類似之金相組織,但沿著中心往右邊一些,卻發現在兩板材之間有些微的間隙,因此,可推論銲接並非完全成功。 討論三: #2、3與5等試件在底部可觀察到與母材相似之金相組織,這就表示該處之材料並未受到銲接的影響而導致變化,也就是說凝固之銲核只有形成一半或更少。另外,根據文獻說明兩板材之接觸面的界面電阻最大,意味著銲接時溫度最高,最容易形成銲核,但對於#23、25與26等試件而言,兩板材之界面並未接合在一起,並且在中心下方處之金相組織與母材雷同,這表示材料整體皆未受到銲接的影響,銲核自然無法形成。 討論四: #12、15、21、24與27等五組試件銲核尺寸相當的大,並且銲核內部之金相組織皆相同,這表示銲接相當成功。我覺得此種組織可能為針狀麻田散鐵(較黑的部份)與肥粒鐵或波來鐵(較白的部份)所組成。有文獻提到電阻銲接時,其溫度的升降相當快速,一開始的瞬間高溫可能使得材料變態為沃斯田鐵,銲接結束後溫度驟降,將轉變為麻田散鐵,剩下的沃斯田鐵將轉變為波來鐵或肥粒鐵。 討論五: #9、11、14、17與18皆出現明顯之熱影響區,並且該處的晶粒較銲核粗大,且顏色相對較低,研判可能為波來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