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诗歌复习专题整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届诗歌复习专题整理

诗歌鉴赏 考点扫描 与 知识储备 ? 江苏《考试说明》指出诗歌鉴赏考查材料以唐末诗词为主, 也可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能力层级为D级。要求 有两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 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用现代观 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 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 古典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 ★读题解题思路: 1、题目——可能交代写作内容、情感 2、作者——生平、时代特点 3、注释——小序、注释(仔细辨别,以防误导。) 4、问题——问题从诗中来,看有没有什么提示。 5、关键字词——意象、情感词语(注意多重情感)、文中的动词、文中的色彩 6、诗的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往往是诗的主旨所在。 特别注意: ①读懂诗意:选择了什么意象(形象),营造了什么意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志趣、观点、态度)。要读懂“这一首诗”,不能用已有的经验去生搬硬套,去泛化解题。 ②审清题意:从哪个角度设问命题的,要能把不常见的设问方式转换成基本命题角度。 问及表现手法应先考虑动静结合、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再考虑修辞手法。涉及“分析”“鉴赏”字眼的问题一定要结合原句具体说明,不能空谈。 ③组好答案:按基本规范答题,扣住设问角度答题。 第一专题:形象鉴赏 复习清单 一、形象:古诗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人物形象包括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梦江南6分)《竹轩诗兴》(2013辽宁卷) 3、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鹧鸪天?酬孝峙》(2013重庆) 4、请概括邹明府这 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2012湖北】《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 考点阐释: 题型: ①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 思路: 特点+人物身份 ②简析人物形象? 思路: 特点+人物身份 +分析  (一)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作者塑造了至清至廉的邹姓县官形象。他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姓县官至清至廉的形象。 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注意人物刻画技巧与方法。如《送邹明府游灵武》就特别注意细节描写。还要注意人物的形象特点的概括。   (二)、抒情主人公形象 2012江苏《梦江南》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客观事物形象指的是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它和自然景物形象有所不同,往往是借物喻人。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野菊(2012天津卷)意境特点+景象描述+感情、意象2分)《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13江西卷) 思路:写出意象的固定含义 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余杭四月“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F、虚实结合、以动衬静、点面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明暗对比等 D、景情 1、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梦江南炼字锻句 1、“白苎②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2013天津卷) 2、贾岛注重用字的推敲,请对颈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2012湖北卷) 3、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钓船归》(2013湖南卷) 步骤:①解释本字在句中的含义,结合本字分析本句 ②点手法(比拟、夸张、双关)从上下中把握词的; A、手法类: 1、“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2分)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2006江苏卷) 参考答案:(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2、“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4分) (2007江苏卷)《鹧鸪天 送人》参考答案:(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3、“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登金陵凤凰台》 (2008 江苏卷) 4、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满江红 登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