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诗歌鉴赏)事物形象上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届诗歌鉴赏)事物形象上课

【备考锦囊】 一、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写景手法不同,咏物诗是托物言志;写景诗是借景抒情。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 只有香如故。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行宿,厌听棹歌声. 二.高考题提问方式 1、诗人是如何借某物来展示自我形象的? 2、这首诗通过写某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请结合诗中所写的某物形象,评说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思想。 三、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1、写了什么物,有什么特征——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 2、言什么志,抒什么情——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所抒之情(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 3、有什么技巧——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等) 四、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关注点 1、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 事物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要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候要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来分析。 答案点拨 2、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一个民族,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这种共同的心理状态,也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的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沉淀于其中的特定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复习书第175页 植物:岁寒三友:松、竹、梅 松柏:傲岸,坚强,顽强的生命力。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竹:高节,坚贞,清拔凌云,积极向上,不畏霜雪。 兰:高洁,友谊,幽雅清秀,孤芳自赏,君子之德 菊:隐逸,高洁,脱俗,昂首怒放,自命清高。 牡丹:浓妆艳抹,富丽堂皇,富贵美好。 蝉:超世脱俗;寒蝉:表示冷凄,含有凄惨萧索之情。 莲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清雅高洁 杨柳:离情别恨;摇摆不定;春天的美好 ?动物: 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蝉(悲凉;高洁) 杜鹃(哀怨、凄恻、思归) ?其它 风(自由、奉献) 莎衣(脱俗、高洁) 9月17 蒿草 貉子 内讧 脚踝 豢养 恚恨 沆瀣一气 怙恶不悛 赏赉 赍赏 荸荠 荠菜 觊觎 偈语 碣石 肩胛 眼睑 1、西当太白有鸟道,——。地崩山摧壮士死,——。 2、青泥何盘盘,——。扪参历井仰胁息,——。 3、。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 。 4、——,枯松倒挂倚绝壁。——,——。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 很多作品有着较深的时代背景,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一定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征意义,鉴赏诗歌物象要作纵深的分析 作者是杜甫,杜甫一生不得志,经历了困居长安时期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 ;之后又经历了安史之乱和漂泊西南时期,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路途辽远,突出了孤雁的执著和勇敢;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出孤雁的高远追求。表达诗人高远志向,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