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建筑调研温江陈家桅杆
古建筑调研
——陈家桅杆
学院:建环学院 学生:王莉莎 学号:2013213054503
陈家桅杆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百花社区(原天鹅村),系清代咸丰年间清代咸丰年间翰林陈宗典及其子武举陈登俊年营建,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经八年竣工,是一座集住宅、宗祠、园林于一体的综合性庭院式建筑群。整个建筑占地7282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大小12院,组合精巧紧凑,布局大方合理,具有清代特色,院内建筑为穿逗木结构,门前原竖立双斗桅杆,故俗称为“陈家桅杆”。
一、简介及由来
陈家桅杆四周溪水环绕,陈氏宗祠门前,一对石质桅杆分立于门前左右两旁,桅杆从下到上三分之二处,有一斗形石雕,顶端还有一个小斗形石雕,肃穆庄重,颇为壮观。《温江年鉴》有道:“门前原竖立有双斗桅杆,故人称为陈家桅杆”。双斗桅杆是当时读书人考取功名之后旌表宣示之用,暗含才高八斗之意。每根桅杆之上,可以套斗,套斗的数量是有讲究的。如果仅仅是考中了举人,只能套一个斗,称作单斗桅杆,如果考中进士,就可以多套一个斗,称为双斗桅杆。家族陈氏家族曾经有显赫的历史,原居重庆市璧山县周家场磨滩西坝,几经迁徙,清代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搬迁至温江寿安镇的现址。陈宗典这一辈是陈氏家族第八代。就从这一辈开始,陈氏家族开始名声显赫、富甲一方。在清朝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时任皇上护送咸丰皇帝的灵柩到定陵安葬,结果路上遇到了捻军,陈宗典的儿子陈登俊为此英勇护驾。同治帝回宫后,追封陈登俊的爷爷陈纲和陈登俊的爸爸陈宗典为武德骑尉,追封陈登俊的奶奶和他的妈妈为宜人。陈宗典陈氏家族陈家桅杆可称川西民居的“大观园”了,院内建筑为穿斗木结构,巧布大小十二院落,天井,小桥,流水,回廊,亭阁,杂陈其间。有雄奇的飞檐翘角,有华丽的照壁祭台,组合精巧紧凑,布局大方合理,砖雕,石刻,泥塑十分精湛,祠内拥有两方满汉两种文字对照的皇帝圣旨碑,既有苏州园林的精美,又有京城庭院的雄浑;院前八字粉墙分列两旁,墙上镶嵌有浮雕、石刻、砖雕,左刻“观物”,右书“见宾”;镂空的双面雕“福”、“寿”二字和蝙蝠图案工艺精湛,完美地体现了集儒、释、道于一体的思想理念,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力及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建筑艺术。
三、深厚文化底蕴的建筑布局
陈家桅杆的朝向是坐北向南,有人说这是阴宅的朝向,西南交大教授季富政先生认为这种朝向是为了面向陈氏祖籍重庆璧山和面向京城的方向,体现的是忠孝的思想。笔者认为,这是典型的道家风水思想指导形成的朝向选择。道家认为“紫气东来”,面向东方是为了迎接东方的“紫气”。中国的道观建筑,大多坐西向东,体现的就是迎纳东方紫气的思想。当然,这种朝向与传统的坐北朝南相比较,还是觉得有些“怪异”。
一代文豪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知,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倘徉在这座清代宅园中,有种时空倒转的感觉。院内建筑分为三组,第一组是正中三重住宅,分为硬山式前厅、悬山式二厅、歇山式正宅三重大院,具体而言,由堂屋、主寝堂、灶房、议事厅组成,前厅高悬钦赐的“皇恩祖德”匾额,二厅中间为麒麟版画,高悬地方父母与官绅商贾赠送的“恩沐九霄”、“纯苏之德”、“忠谏于朝”贺匾;正宅为是主人生活起居之所;第二组是西侧小花厅,前有“翠柏山房”,四壁有名人书画、石刻,内置凤雕书案,楠木书橱,布置典雅,是主人读书授业之所,主厅两侧各有两处天井,分别是“面壁厅”和“别有洞天”,“面壁厅”静穆,是主人自省、自修或者后辈思过反省的地方,“别有洞天”则为主人及来访文人雅士吟诗作赋、抚琴弄墨之地,后通“忠孝祠”,为祭祀之所,祠内正面石壁上有石刻宗谱,虔诚供奉宗谱和先祖画像,香案供桌,青烟袅袅;祠中有一石拱桥,与鱼池壕沟分别象征着道教传说中联系阴阳两界的“奈何桥”与“奈河”,桥上浮雕,桥下鱼影,过此桥可告慰先祖。第三组是东侧大花厅,也是陈家桅杆建筑群落最为精美之处,院内正面是照壁,两端石砌牌坊大门,中有戏台,四周有走马转阁楼,为歇山顶屋檐,戏台对面是上客厅,是主人用于接待达官显贵的地方,其木刻非常精美,是整个宗祠建筑中最具艺术价值的部分,上客厅后掘有水池,骑上叠砌了大盆景,高仅七尺,阔不足一丈,山上竟配置青城山全景,楼台亭阁、宫观殿廊,雕梁画栋,疏密有致,浑然一体,建筑装饰非常精美。应有尽有……
院内建筑结构总体来看由东西两条纵轴和南北一条横轴来控制。陈家桅杆“双纵轴结构”在民居建筑中显得非常独特,也更有研究价值。北面纵轴建住宅,南门纵轴建园林。从北面宗祠正中一条横轴横贯住宅直达园林假山正中,控制了建筑结构的平衡与和谐,使十二个“天井坝”有机地结合起来。大龙门子并没有正对住宅这条纵轴线,宅内门的朝向也是错落有致,既保证了私家住宅的私密性,又满足了风水上的更多考究和避讳。陈家桅杆的朝向、布局、虚实就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