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727甲骨拼合集-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甲骨拼合集》序
黃天樹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
《甲骨拼合集》(簡稱《拼集》)收錄的是我和我的研究生的甲骨綴合成果。這些綴合文章散見於各種書刊和互聯網中,尋覓起來十分不易。現在,我們將自己拼綴的綴合成果326則彙編成《拼集》一書出版,以方便學者使用。本書即將付梓,借此機會,就甲骨綴合問題談一些粗淺的看法,向甲骨學者請教。
一門學科必須有新材料不斷出現才能永葆生機。甲骨學新材料的來源有兩條途徑,一是源於甲骨出土;二是源於甲骨綴合。
甲骨綴合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從1917年王國維首次綴合甲骨到1938年是第一階段。1939年曾毅公出版綴合專書到1977年是第二階段。1978年《甲骨文合集》(簡稱《合集》)出版,標誌著甲骨綴合進入第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917~1938年)是甲骨綴合的發軔階段。1917年,王國維撰寫《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考釋》一書時,發現書中第一頁第十片與《殷虛書契後編》卷上第八頁第十四片可以拼合。王氏的綴合把兩段殘辭拼合成一條比較完整的世系卜辭:
上甲十,,,,,,
司馬遷在《史記·殷本紀》中記載了商人的世系:
微(引者按:即上甲)卒,子報丁立。報丁卒,子報乙立。報乙卒,子報丙立。報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1933年,董作賓在王氏所綴的世系卜骨上,又加綴善齋的一塊碎片,使這版著名的世系卜辭更加完整。董氏後來在《殷曆譜》等書中,又多有綴合。1933年,郭沫若出版《卜辭通纂》一書,綴合甲骨30多版。同年秋,在《古代銘刻彙考》中又刊佈了新綴8例。之後,在《殷契粹編》裏又有一些綴合成果。
1933年,加拿大學者明義士(James Mellon Menzies)在《齊大季刊》第二期上發表《表校新舊版〈殷虛書契前編〉並記所得之新材料》一文,綴合甲骨29版。
1928年至1937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殷墟進行考古發掘。第1次到第9次發掘的甲骨編爲《殷虛文字甲編》。第13次到第15次發掘的甲骨編爲《殷虛文字乙編》。這批數量眾多內容宏富的甲骨新材料出土不久,正值抗戰爆發,無暇整理出版。《甲編》拖到13年後的1948年才得以出版。《乙編》延遲到16年後的1953年才陸續出齊。所以,這一階段殷墟考古發掘的甲骨雖已出土,但學者無法看到這批新材料,綴合所憑藉的仍是舊材料。舊材料都是私人發掘品,缺少地層關係和伴存遺物。早期的甲骨學者如羅振玉出版《殷虛書契》等舊材料著录書,往往只拓有字的部分,未拓出全形,例如《拼集》118(《合集》12241+《合補》723)與《前》7·33·2(《合集》11917)是同一版卜骨,而《前》7·33·2只拓了有字的部分(檢視拓本自明)。羅氏出書時,為排版美觀,又將拓本修剪成豆腐塊的樣子,剪去周邊無字的部分。這些舊拓給綴合造成很大的障礙。所以這一階段的綴合成果數量不多。綴合尚處於起步階段。早期的學者沒有認識到完整的、原大的、清晰的拓本是進行綴合的基礎。這種情況後來才得到改變。
第二階段(1939~1977年)是甲骨綴合勃興階段。1939年,曾毅公出版《甲骨存》,這是第一部甲骨綴合的專書。該書由綴合“圖版”與“釋文”兩部分組成,編寫體例完善,後來很多綴合專書都取法於曾書的模式。1950年,曾氏將《甲骨存》增訂為《甲骨綴合編》出版,綴合之富,前所未有。由於他對甲骨形態和字體分類,認識不足,憑藉的材料又多為剪裁過的舊拓本,所以有不少誤綴是難免的。曾氏後來也認識到這一點,他在晚年曾對甲骨形態與綴合方法做過總結。參看曾毅公遺作《論甲骨綴合》(《華學》第4輯)。
1948年《甲編》出版。1948至1953年《乙編》出齊。這兩部著錄書所收的甲骨都是殷墟考古的發掘品,有出土記錄,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這批甲骨出土不久,正值抗戰爆發,為躲避戰火,屢經遷播,1955年,大陸學者郭若愚、曾毅公、李學勤根據《甲編》、《乙編》拓本進行拼綴,共拼合甲骨482版,編纂為《殷虛文字綴合》一書出版。1961年,臺灣學者屈萬里《殷虛文字甲編考釋》出版,根據實物拼綴甲骨223版。1957至1972年,張秉權拼綴《乙編》及其編餘而成的《殷虛文字丙編》陸續出齊。
1975年,嚴一萍出版《甲骨綴合新編》,共收各家及作者綴合684版(不收《乙編》綴合)。1976年,嚴氏又出版《甲骨綴合新編補》。
這一階段,學者綴合所憑藉的材料主要是考古發掘品,綴合成果,層出不窮,綴合專書,不斷問世。
第三階段(1978~今)是甲骨綴合全盛階段。1978至1982年,《甲骨文合集》(13巨冊)陸續出齊,這是一部大型甲骨拓片著錄書。編纂者對甲骨材料經過精心的整理,如分期斷代、類聚同文和綴合斷片等。其中一項重要的整理內容就是甲骨綴合。編纂者做了大量的綴合,“總計拼合不下兩千餘版”,並充分吸收學界已有的綴合成果。從綴合的角度看,《合集》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