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支持的湘江流域土壤肥力评价研究进展.doc

GIS支持的湘江流域土壤肥力评价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GIS支持的湘江流域土壤肥力评价研究进展

GIS支持的湘江流域长沙段土壤肥力评价研究进展 时间:2011-6-20 目录 一、绪论 3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3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4 1.2.1土壤肥力的概念 4 1.2.2土壤肥力的研究历史及发展趋势 5 1.2.3世界农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研究概况 6 二、研究地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7 2.1研究内容 7 2.2研究地区概况 7 2.3技术路线 8 2.4研究方法 9 2.4.1土壤质量综合评分法 9 2.4.2 模糊综合评价法 10 2.4.3 多变量指标克立格法 10 2.4.4土壤质量动力学方法 11 2.4.5直接评价法 11 2.4.6 模糊综合评价法 11 三、土壤肥力研究的不足 12 四、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摘 要:关键词:;;; 一、1.1研究意义 湘江又称湘水,是长江七大支流之一。地处北纬24°31’~29°00’,东经110°30’~114°00’之间,源出广西临桂县海洋坪的龙门界,于东安县进入湖南,沿途接纳各支流后经湘潭北行至长沙,在长沙境内,先后纳入靳江、龙王港、浏阳河、捞刀河、沩水至湘阴濠河口分两支汇入洞庭湖。全长856km(湖南境内670km),流域面积94660km2(湖南境内约占90%),河流坡降1.34‰, 湘江流域长沙段,水资源丰沛。湘江由南向北纵贯长沙市境约75千米,汇入洞庭湖,年径流量达660亿立方米。境内有大小15条支流汇注湘江,其中较大的有浏阳河、捞刀河、靳江、沩水和龙王港等。水资源总量达80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到3600立方米,高于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220立方米。 该流域是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地带,受季风影响明显。流域内存在有不同的生态系统,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及长江以南地区脆弱性产生的影响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机会,具有典型代表性图2.2 技术路线框图214-243. [3] 周慧珍,龚子同·土壤空间变异性研究[J]·土壤学报,1996,33(3):232-240. [4]  CAMPBELL J B. Spatial variation of sand content and PH within single contiguous delineation of two soil mapping units [J]. Soil Sci Soc Am J, 1978, 42: 460-464.SHUKLA M K, LAL R, EBINGER M. Determining Soil Quality Indicators by Factor Analysis[J].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2006, 87: 194-204. [6]  孙 波,张桃林,赵其国,等.我国东南丘陵坡山区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J].土壤学报, 1995, 32(4): 362-368. [7]  赵其国.我国红壤的退化问题[J].土壤,1995,27(6):281-285.[26]郑昭佩,刘作新.生态旅游农业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10(1):127-129. [8]  孙 波,赵其国.红壤退化中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1999,18(2):118-128. [9]  王建国,杨林章,单艳红.模糊数学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土壤学报,2001,38(2):176-183. [10] 汪景宽,王铁宇,张旭东,等.黑土土壤质量演变初探:Ⅰ不同开垦年限黑土主要质量指标演变规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33(1):43-47. [11]  胡月明,吴谷丰,江 华,等.基于GIS与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的土壤质量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1, 29(4): 39-42. [12]  孙 波,张桃林,赵其国.我国东南丘陵山区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J].土壤学报, 1995, 32 (4): 362-369. [13]  何建邦,钟耳顺.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J].地理学报, 1993, 48 (1): 84-90. [14]  金继运.“精准农业”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8,4(1):1-7. [15] 潘发明.森林土壤肥力的综合分析评价[J].四川林勘设计,1997(1):32-39. [16] 王军艳,张凤荣,王 茹,等.应用指数和法对潮土农田土壤肥力变化的评价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2001,17(3):13-16. [17] 汤 洁,赵凤琴,林年丰,等.多种模型集成的方法在土壤养分评价中的应用[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7(1):· [18] 李方敏,艾天成,周治安,等.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