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章-情驻西山 史写海淀.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宝章-情驻西山 史写海淀

张宝章:情驻西山 史写海淀几十年的辛勤努力以及文字上的耕耘,使张宝章先生无可争议地成为了海淀的文化旗帜。 张宝章先生今年80岁了。先生曾任北京市海淀区主管教育文化副区长、政协主席,是著名的古典园林和明清史地研究专家。数十年来,先生在中国古典文学、民俗学的领域中孜孜探求,尤以对京西文化、海淀地域文化和史地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学术见解独到,成就斐然。 先生是西山文化的倡导者、践行者。北京西山的自然风采、宗教气氛和人文风情交织揉合成西山文化所特有的清幽空灵之美。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曾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流连于此,并留下了数不尽的名流千古的诗文,记载着厚重的历史篇章。地处西山脚下的海淀,是中原和北部民族相互交流的地方,海纳百川就充分体现出了它的包容性,这也是西山文化基本的精神和本质。 古往今来,对西山文化的研究源源不断,但大多是在民间进行的,直到宝章先生的宣传倡导之下,才成为政府行为。 西山文化的产生有历史背景和客观的物质基础。先生认为西山文化主要有七大支柱,第一是山水文化,现在也叫旅游文化,是独特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第二是宫廷文化;第三是园林文化;第四是八旗文化;第五是红楼文化;第六是宗教文化,也可以叫寺庙文化;第七是科技文化。 先生的绝大多数著作也都与西山文化有关。据不完全统计,先生自写与人合写的书籍共13册,由先生编辑和参与编辑的书籍共有46册,近千万字。其中《京西名园记盛》、《建筑世家样式雷》等,皆为填补学术空白之作;他将圆明园的建园时间向前推进了两年;他将湮灭的古代园林在文字上恢复了昔日容貌;他重启了对样式雷、顾太清、陈梦雷等曾居住在海淀名人的研究;他对清乾隆诗词中有关海淀园林的深入研究亦为学界所公认。 复活海淀古镇历史 全国的古镇很多,也都各具特色,像浙江乌镇、江苏同里、安徽西递、福建泰宁、湖南芙蓉镇、广东石湾等,它们或为风景奇漪之地,或为商埠码头,唯有海淀古镇是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古镇而存在。海淀古镇中积淀的皇家因素、历史因素、文化因素、宗教因素、教育因素、科技因素等,都是显著有别于其他古镇的,具有独特意义。 海淀古镇,约起于元,兴于明,盛于清。其起其盛,均与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关。莽莽西山,涵养了充沛的水源。水往低处流,海淀一带近山,故而形成一派江南水乡秀丽风光──泉水汩汩、禽鸟习习、林繁木茂、田野平畴。自古达官贵胄骚人墨客均钟情于斯,趋之若鹜,修建起不少别墅宅院。到清朝,天下定鼎之后,从康熙开始,历经雍正、乾隆三代,加上后来的慈禧太后,几百年间,持续大兴土木,修建园林。园子修好了,他们就常年住在里面,处理政务,海淀一带遂成为全国实际上的政治中心。在封建社会,政治中心同时也是军事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娱乐中心。皇帝常年驻此,为其服务的各种机构、官员、中军、文人、杂役、百姓、引车卖浆者流,自然向此地云集,也自然兴建宅院屋舍及各种设施,海淀古镇由此兴盛繁荣起来,仅寺庙观堂就有一二十处。清人震钧在《天咫偶闻》中写道:“海淀,大镇也。自康熙以后,御驾岁岁幸园,而此地益富。王公大臣亦均有园,翰林有澄怀园,六部司员各赁寺院。清晨趋朝者,云集西直、德胜二门外,车马络绎。公事毕,或食公厨,或就食肆。其肆多临河,举网得鱼,付之酒家,致足乐也。当是时,百货非上者不往,城市所用,乃其次也。”可见其当年的繁盛。新中国成立后,海淀古镇周边又云集了众多的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成为国内外瞩目的一个独特地区。 20世纪末,为发展科技园区,海淀古镇拆除,在原址建起高度现代化的中关村西区。海淀也从此开始扮演起北京市科技文化中心的角色,其壮观程度,自非古镇可比。然而这样一来,海淀古镇上千年积淀的古迹、风物、人物、故事,因为失去了依存,势必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出历史,随风而散了。 2007年,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编修《北京古镇丛书》,带有抢救性质,海淀古镇入列。但是工作进展难度颇大,主要是情况不熟,资料不多。但先生得知后,主动接手,玉成其事,写出《海淀古镇图志》一书。其中记述了海淀古镇的历史与风物,读来宛如一幅幅海淀古镇的历史画卷,如御道、军机处、千总官房、老虎洞、灯笼库、双井、泄水湖、仁和酒店、苏州街、娘娘庙、双关帝庙、冰窖胡同、鸡鸭佟、豆汁尹、米万钟勺园、李煦宅园、样式雷祖居、礼王园、德贝子园、李连英宅园,私塾先生张宜泉、廉洁耿介米万钟、康熙亲信李煦、名相文庆、文化名人纳兰性德、著名女词人顾太清、民族英雄燕桂、国际友人斯诺、牧师教育家祁国栋、地下党员任和尚……还有历史事件、传说故事、乡谚俗语等等,十分丰富、生动。 据不完全统计,先生先后写了50余座园子。其中三分之一是由于原来缺乏资料而鲜为人知或很少人写过的,如《军机值庐七峰别墅》《观颐山墅水塔花园》《萼辉园和交辉园沿革初探》《熙春园》《陈梦雷和他的水村别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