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电影剪辑史五大剪辑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影响电影剪辑史五大剪辑师

影响电影剪辑史五大剪辑师《电影剪辑的魔力》是出自2004年的一部关于电影剪辑史的纪录片,也是一部可以作为学习电影和剪辑的经典影像教材。没有剪辑师的功劳,导演的精巧构思、摄影师的唯美画面,都无法最终呈现于观众面前,成为最终的艺术作品。剪辑师甚至有时候能够起到力挽狂澜、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可以说电影的历史也是剪辑的发展史。今天我们就通过这部纪录片认识电影史上五大剪辑师对于电影发展的杰出贡献。 埃德温·波特: 交互式剪辑让电影看到未来 早期电影中没有剪辑的概念,往往一个镜头从头拍到尾。人们确实希望银幕中的影像动起来,但同时也会产生这样的质疑“为什么我要花钱去看日常生活就可以看到的画面?”这也导致很多人认为电影是没有未来的。直到1903年波特的《美国消防员的生活》,首次引入了“交互式剪辑”,通过连接两个毫无关系的镜头带给观众情感上的冲击。 上面一组图片,截取《美国消防员的生活》,一个画面是消防员奋力冲出宿舍,下一个画面就是火场中的妇女请求救援,两个毫无关系的场景组合在一起,让观众同时置身于两个时空,也可以体会导演的主观心态:希望妇女得救。交互式剪辑的运用,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电影不乐观的态度,也直到这时人们才看到电影这项发明的未来。 大卫·格里菲斯: 无缝剪辑使电影达到第一个巅峰 比波特晚了近十年却大大推动了电影剪辑的发展,首次将中景、全景、近景以及特写等不同的镜头结合在一部电影中,这种巧妙的组合把电影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让电影达到了与艺术、美学以及音乐同等级别的位置,他所发明的“闪回”剪辑手法至今还被大量运用在电影的剪辑中。 为了把观众带入演员的情感世界,格里菲斯甚至在《暴风雨中的孤儿们》一片中大量使用特写镜头,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少负面影响,制片人认为自己花钱请的演员应该让观众看到全身而不是丑陋的面部,这样会让观众感到疑惑,但影片上映以后观众的反应证明了格里菲斯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在格里菲斯的剪辑语法中,无缝剪辑是一切的基本,下面我们再看两组电影截图。 1912年《看不见的敌人》,电影中大量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他的剧情片首次可以让观众看到演员的内心世界。他发明以及普及的剪辑技巧,至今仍然是电影的基本语法。《一个国家的诞生》则是格里菲斯的巅峰,这部电影包含了特写、平行事件甚至是闪回等剪辑技巧,可以说是现代电影的雏形。 剪辑的目的在于让人看不出剪辑的痕迹,而是在看一个连续的镜头,一个连续的故事。剪的痕迹越不明显,越让人看不出来,那么剪辑师也就越成功,这也是为什么剪辑在当时被称作为“无形的艺术”。注意看上面两组片子,人物动作从中景/远景到近景的切换十分流畅,让人几乎无法察觉。遗憾的是,剪辑无形的风格让剪辑师始终得不到重视,一直以来,他们是电影业保守的最好的秘密。 在格里菲斯那个年代,剪辑师最多算是导演的雇员,而不是现在的创意合作伙伴。他们对着阳光看胶片,通过投影仪检查自己的工作,做出必要的调整。当时的剪辑远没有数码剪辑来得简单,往往一部电影需要许多员工在笨重的机器上工作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剪辑更像是一种机械化的体力活动,而不是充满创意的脑力活动。 当然,他们的名字在剪辑得到广泛重视的今天也被人们传诵起来。上图是格里菲斯最主要的剪辑师吉米·史密斯和他的妻子。当时史密斯和格里菲斯住在同一个工厂内,他们经常工作到深夜,晚上播放白天拍摄的影片。后来史密斯的妻子也加入了剪辑团队,他们结婚时剪辑的《党同伐异》也成为当时脍炙人口的佳作。 谢尔盖·爱森斯坦: 杂耍蒙太奇带来的电影变革 20世纪20年代,随着苏联十月革命的结束,电影界也迎来了第一次变革。列宁发现电影是最好的媒体,可以激发出观众的感情。也是从这时开始,电影由把观众带入演员的感情世界转换成为了操控观众的情感。 《十月》中,导演通过大量不同镜头的拼接,使影片抒发出一种特定的情感,从而达到操控观众感情的目的。他们把影片送到农村,激励大半为农民的观众参加革命。格里菲斯所推崇的无形式剪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前苏联电影人排斥西方资产阶级的故事,希望通过剪辑让观众明白,这不是电影,也不是子虚乌有的浪漫故事,而是真实发生着的事。 同样的剪辑手法被运用到了2012年戛纳广告节金奖作品《我是孟买》。片中通过大量镜头切换营造出孟买街头混沌的景象,诉说了百姓的困苦。如果你真的被这部作品感动了,也说明你落入了剪辑师的“圈套”。 理论家库列雪夫也曾经试图剪辑电影,在他的一个著名的研究中,他拍了一个男人的正脸,并且使这个镜头与三个不同镜头相互组合,最后男人表现出三种迥然不同的神情(1.饥饿,2.悲伤,3.柔情),这就是我们常说起的”艺术再创作”。 爱森斯坦将蒙太奇玩弄的炉火纯青,上面一系列图片截取至《战舰波将金号》里面一个著名的片段“敖德萨阶梯”,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