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入淮河四绝句》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任永州零陵丞,从张浚学。浚勉以正心诚意,遂以诚斋为号。孝宗时,召为国子监博士,历大常丞、大学侍读。历仕光宗、宁宗朝,以宝谟阁学士致仕。所撰《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今存。
;了解背景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了无关涉;一过淮水,似乎成了天造地设之界。这里最幸运的要数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鸥鹭了,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任意翻飞。两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见。“波痕交涉”之后,著以“亦难为”三字,凝聚着作者的深沉感喟。含思婉转,颇具匠心。;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
(1)此诗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景。
(2)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国家不统一,人民不能自由往来的残酷现实。
(3)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渴望国家统一,人们能过上自由幸福生活的 强烈愿望。
【总结】揭示手法+分析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分析表达作用
;补充
初入淮河四绝句
其一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第一首写诗人入淮时的心情。
首两句总起、入题。交代了出使的行程和抑郁的心情,为这一组诗奠定了基调。诗人离开洪泽湖之沙岸一进入淮河,胸怀就烦乱、骚动,这是因为昔日国中流水今日已为边境界线。这两句写出了南宋人面对长淮时心理上独特的变化。
; 三、四句写感慨,是“意不佳”的原因。“桑乾”即永定河上游的桑乾河。苏辙在《渡桑干》一诗中曾这样写道:“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年年相送桑乾上,欲话白沟一惆怅。”正因为前人有那样的边境观念,所以现在作者说“何必”,表面看来似乎是不满于前人的看法,其实诗人正是通过这种不满的语气在今不如昔的对比中表达对江山半壁的哀惋和对朝廷偏安的怨恨,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天涯”原指极远的地方,这里指宋、金以淮河为界的边境线。这两句是说:何必要到遥远的桑乾河才是塞北边境呢,而今淮河以北不就是天的尽头了么!诗人说桑乾用“远”字,称准河却用“天涯”,一方面强调了淮河的边界意念、另一方面渲染了淮河的遥远。这种渲染可以使我们从中进一步感受到作者对南宋王朝心理上弃北逃南、政策上妥协投降,视国土沦陷于不顾,置中原人民于不救的哀怨和不满。
;其二: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第二首是对造成山河破碎的南宋朝廷的谴责。
赵、张指赵鼎和张俊,都在南宋前期两度任相,重用岳飞、韩世忠,奠定南宋基业。诗人在这里采取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在第三句来了一个陡转到反面,而今竟然出现了“长淮咫尺分南北”的奇耻大辱的结果。前面的因和这里的果似乎产生了明显的矛盾,再加上结尾的“欲怨谁”一语,更是发人深思: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该由谁来负责?当时以高宗赵构和秦桧为首的主和派贬、杀抗金将领,这怎能不使人在肃杀的“秋风”中涕泪满襟呢!诗人的满懑之情,以婉语微讽,曲折道出,显得更为深沉
; 其四: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第四首写中原父老不堪忍受金朝统治之苦以及他们对南宋朝廷的向往。
前两句说中原父老见到“王人”(帝王的使者)像遇到了久别的亲人一样,滔滔不绝地诉说不堪忍受金朝压迫之苦。“莫空谈”中一个“莫”字,即排除了一切泛泛的应酬客套话。三四句借羡慕能南飞鸿雁来表达遗民们对故国的向往。“却是”为反是、倒是之意:羡慕的是鸿雁一年一度的南归;遗憾的是鸿雁不解人意,不能代为传达这故国之情。真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
杨万里的《初入淮河四绝句》一组诗以“意不佳”为贯穿全诗的感情主线:有“长淮咫尺分南北”、“ 中流以北即天涯”的沉痛感喟;也有“北去南来自在飞”“ 一年一度到江南”的向往和痛苦。前两首侧重于诗人主观感情的抒写,后两首则为淮河两岸人民、特别是中原遗民代言,主题鲜明。???诗寓悲愤于和婉,把悲愤之情寄托在客观景物的叙写之中怨而不怒,风格沉郁。语言平易自然,时用口语。体现了“诚斋体”的特色。;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再见了_北京!》第一课时课件.ppt
- 《再塑生命》讲课课件.ppt
- 《冲破写作樊笼 感受表达快乐》微课演示文稿.ppt
- 《几和第几》优质课PPT课件.ppt
- 《凤辣子》赵枝月.ppt
-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严香.ppt
- 《再被康桥》.ppt
- 《出师表》《陋室铭》《承天寺夜游》《游山西村》《水调歌头》《登飞来峰》 《江城子 密州出猎》理解性默写.ppt
- 《冬天里的大菜棚》.ppt
- 《出师表》(上课用).ppt
- 2025年中国锻铁围栏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椭圆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无蔗糖原味豆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泛在电力物联网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制袋机零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智能除垢型电子水处理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甘肃省乡村旅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干海产品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全铝图解易拉盖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人造毛皮服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