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热波段分离之复合发电创新模组技术 - 能源知识库.doc

太阳能光热波段分离之复合发电创新模组技术 - 能源知识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太阳能光热波段分离之复合发电创新模组技术 - 能源知识库

知識物件上傳表 計畫名稱: 上傳主題:提報機構:提報時間:年 月1日 與計畫相關 1.是 (2. 否 國別 1.國內 (2. 國外:(註明國家名稱) (1.能源政策(包含政策工具及碳交易、碳稅等) (2.石油及瓦斯 (3.電力及煤碳(包含電力供應、輸配、煤炭、核能等) ■4.新及再生能源 (5.節約能源(包含工業、住商、運輸等部門) (6.其他 能源領域 (1.能源總體政策與法規 (2.能源安全 (3.能源供需 (4.能源環境 (5.能源價格 (6.能源經濟 7.能源科技 (8.能源產業 (9.能源措施 (10.能源推廣 (11.能源統計 (12.國際合作 決策知識類別 (1.建言 (策略、政策、措施、法規) 2.評析(先進技術或方法、策略、政策、措施、法規) (3.標竿及統計數據:技術或方法、產業、市場等趨勢分析 (4.其他: 摘述應用情境MW/年系統與周邊服務等年產值計約億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00公噸/年。 詳細說明 研究,探討、技術專利佈局。 產出物 技術指標 光熱波段分離與發電功能模組技術研究 太陽光高聚光導引模組設計開發(規格: -光學系統理論集光比500-2066倍;-光機長20-40 cm、寬20-40 cm、厚度15-25 cm) 光通量均化元件(光接收面):平均照度~500-1,000 kW/m2; 偏射光準直化次模組套件:可允許仰角/方位角變化>± 30度;光半強角<4度; 太陽光波段分離模組設計開發 光熱波段分離:1,000(±100)nm以上客製波段穿透率85%;300-1,000(±100)nm客製波段反射率 95%; 中溫型熱電整合熱導引模組設計開發(熱接收面積40*40 mm2之中低溫型熱電單元(TE),熱導引距離50cm) 熱電模組熱端應用溫度Th600℃ ; 熱電材料熱電優值ZT 1 熱管型熱導引模組操作溫度100℃ 熱電模組冷熱端溫差100℃ 熱管型熱導引模組熱阻 Rth 0.5 K/W 提升國內%(包括受溫升影響之衰退),提高至本案所研究創新能源系統之23%以上,較傳統技術提高近五成。藉由解決追日技術成本及溫升影響問題,促成光電產業創新能源產品技術發展。 本主題基於105年度之先期研究,將接續推動106能源科專與109能專整合發展,預期自2020年起,可整合太陽能源產業、精密光學製造業、熱傳模組系統及新及再生能源應用服務業,共同將製造能量整合升級能源領域,持續促進產業創新能源產品關聯技術,研發投資0.25億元/年於聚光透鏡、分光集熱鍍膜及熱電模組應用等產業鏈結,在2022年帶動新能源產品與服務年產值達2.5億元以上,並以此鏈結國內綠能系統服務供應鏈推動商品化場域試營運。 年度預期效益 先期研究探討太陽能光熱波段分離之複合發電模組技術,進行模組設計分析技術整合發展、特性測試及專利佈局推動。並以此鏈結中科院、中山大學及中央大學等國內相關領域學研單位團隊共同投入研究,完成次階段能源科技專案完整研究架構規劃與合作推動。 所開發太陽光導光聚光、波段分離、太陽熱電與熱導引模組技術,除可整合運用促成太陽能光熱波段分離之複合發電應用外,亦可個別擴散於節能照明、建築節能、工業節能、多元能源電網整合、新能源產品與服務等領域發展,於能源多元化及普及性提升研發效益。 年度研究規劃產出相關專利申請3件,推動學研合作3案與學界分包研究報告3篇,研究論文發表3篇,研究技術報告3篇,碩士人才培育2人,成果運用相關技術移轉與或專利授權40萬元,並促成當年度國內產業投入創新能源技術與產品研發,投資新台幣500萬元以上。 重要指標及工作進度 進度 年度 計畫項目 105 年度 上半 年度 下半 年度 光熱波段分離與發電功能模組技術研究 太陽光高聚光導引模組設計分析 (規格:光學系統理論集光比500-2,066倍;光機長20-40 cm、寬20-40 cm、厚度15-25 cm) 光通量均化元件(光接收面):平均照度~500-1,000 kW/m2); 偏射光準直化次模組套件設計:可允許仰角/方位角變化>± 30度;光半強角<4度; 太陽光波段分離模組設計分析 光熱波段分離設計:1,000(±100)nm以上客製波段穿透率85%;300-1,000(±100)nm客製波段反射率 95%; 中溫型熱電整合熱導引模組設計分析 熱端溫度Th600℃,ZT值 1 熱端溫度Th測試,ZT值測試計算熱發電整合模組與熱管型熱導引模組匹配設計 太陽光高聚光導引模組特性測試 光通量均化元件平均照度測試; 偏射光準直化次模組套件,可允許仰角/方位角變化角度測試;光半強角度測試; 太陽光波段分離模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