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创】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 据《申报》记载,1876年的一天,中国上海发生了一件较为奇怪的事:一种新奇事物出现在中国大地上,田地里的老妇人看到后惊讶地张大嘴巴;青年人惊喜地两眼发亮;小孩子则吓得倚在大人身上。              第20课 晋庄中学 崔红梅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出现 1.举出近代新出现交通、通讯工具的名称。 2. 清政府在使用火车时有什么可笑经历? 3. 清政府有没有开通火车的必要? 4.中国第一条铁路的名称?是哪国人修建的? 5. 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名称?修建者? 阅读导言、课本第一目和课后自由阅读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近 1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 到19世纪末,列强争夺铁路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甚至 以武力威逼清政府。原打算自己修筑铁路的清政府,在列 强争夺面前,束手无策,只得把一条条铁路的修筑权,拱 手送给外国。 列强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还附有种种条件,包括控制 铁路和沿线地区,以及运输军队等。在铁路附近,帝国主 义列强竞相设厂开矿,掠夺中国的资源。 阅读材料,说出近代中国铁路的修筑者。 “中国应该感谢帝国主义国家推动了中国交通事业 的发展”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两图相比,近代铁路分布存在什么不足?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阅读课本第二目, 列举文化生活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出现 照相、电影、报纸和出版业 拍照片,看电影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 近代社会所有人都能享受这种生活么? 新文化 运动 辛亥革命 维新变法 出版的报纸 时 期 这些报纸的内容涉及哪些社会 领域?产生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中外纪闻》 《民报》 《新青年》 1、丰富了人们的 精神文化生活。 2、为政治运动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阅读第三目第一段文字,回答: 社会习俗方面有什么新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 变化: 易服装 剪发辫 废止缠足 改称呼 变礼仪 A B C 义 礼 廉 耻 以文治国 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督五权 分立 民族民权民生 自由平等博爱 材料一: 清朝之前,汉族男子是不留辫子的。剃发留辫原本 是满族人的风俗。1621年,努尔哈赤攻下辽沈后,即大规模的强 迫汉人剃发留辫。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由于中国的落后,中国人脑后的辫子 被西方人蔑称为“pigtail”(猪尾巴)。为了改变这种受歧视的状况, 有些留学生把辫子盘起来;胆大的比如陈独秀,把辫子剪掉了。 材料三: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进呈《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以辫子不利于打仗、不便用于机器、不利于卫生,且为外人耻笑, 主张剪辫断发。 材料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民主思想的勃兴,留辫成 了效忠清朝的标志之一,剪辫子就成了革命党人的标志,表示要 与清政府彻底决裂。但是,当时敢于剪除辫子的是一些年轻人, 许多人特别是老人害怕清朝会卷土重来,于是就把辫子盘起来, 戴上帽子。 材料五:辛亥革命胜利后,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大总统令 中规定中华国民的公民必须剪除辫子。在此之后,剪辫不再是一 种新风尚,而是一种正当的必须执行的命令。 1.梳长辫子的弊端? 2.剪辫子的行为最早产生于在何时何地? 受什么影响? 3.国内年轻人流行剪辫子是在什么时候? 受什么思想影响? 4.什么思想影响到剪辫子的全面开展? 5.何时剪辫子不在理会人的意愿必须执行? 6.剪掉辫子的人一定是革命者么? 举例说明。 ◆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归纳总结 1、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产物。 如:轮船火车的出现 2、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如:中文报纸的出现 3、中国人民革命和创新的结果。 如:辛亥革命革除封建恶习,禁止妇女缠足、改中山装等。 * * * 穿官服代表着什么意思?——官服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