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视,新闻之鲜;听,民生之言
视,新闻之鲜;听,民生之言摘 要:当今电视业高速发展,新闻行业也势头迅猛。近年来有一种被称为“民生新闻”种类的新闻节目,越来越火爆。各大电视台争相开播。在电视业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民生新闻能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仅得力于新闻本身的作用,更取决于民生新闻的视听魅力。
关键词:民生新闻;视听语言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63-01
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了《南京零距离》,被认为是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至于辽沈地区,01年,沈阳电视台推出的《直播生活》,就带有明显的民生新闻特质。04年10月,辽宁电视台开办的《新北方》,第一次在辽沈地区公开打出“民生新闻”的旗号。一时之间,“致力民生,新闻力量”八个字在辽沈地区家喻户晓。
《新北方》采用开放式直播形态,以实践挑战直播极限。当天新闻当天发,重大新闻到现场是《新北方》的基本要求。在60分钟的直播过程中不间断地与观众进行多层次的互动交流,每一个沈阳人都是《新北方》的一员。
民生新闻也是新闻,必须少不了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但如果不重视新闻的视听技巧和艺术表现,势必是会影响到民生新闻的效果。因为民生新闻不同于传统新闻,它以“民生”为本,立足于老百姓切身实际,描绘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情,如果一味的说教,肯定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要想让百姓接受这样一档密切联系自身实际的节目,就务必要注意节目本身的视听艺术技巧。
一、内容切合百姓实际,密切联系居民生活
在电视新闻传播中,来自百姓的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从小区断电,取暖费提价,旧房拆迁到新政策出台等,凡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在电视上都能看到,电视媒体与百姓的距离拉近了,老百姓做了电视的主角,市民自身的利益成为了媒体关注的重点。民生新闻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它的平民精神和平民内容,如果再在它的表现方式上也注入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那么,它就注定会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当民众把民生新闻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当作自己的倾诉对象时,电视传播的互动功能也就由愿望变成了现实,这是新闻本质的回归。
二、聚焦日常生活,做可视性的的新闻
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出发,新闻应当“示美”,好的新闻报道应当给人带来某种美感。具体来说,民生新闻对日常生活的记录并不是“有闻必录”,它聚焦日常生活领域并对这一丰厚的新闻资源有着独到的开采方式。以《新北方》为例,节目中经常播出这样的新闻:下水管道破裂,水流成河,居民扶老携幼,助人为乐;由于家境贫困,没钱上学,众人伸出援助之手;从小被人拐卖,多年后在记者的帮助下寻找亲……这些新闻强调了现场感,是具有相当可视性的民生新闻,他们或促人振奋,或催人泪下,肯定了普通人的生活信念与生存价值,产生了强烈的审美效果。正是由于这种审美效果的存在,民生新闻才不会仅停留在市井趣闻,它的内容优势才能更完整地凸显出来。正是在这种对日常生活“审美”的聚焦中,平常的市井生活才获得仪式性观看的价值。
三、新闻语言平实亲切,风格自然不做作
辽宁电视台的《新北方》采用三位女主播,每位都是大方自然,颇有邻家女儿的亲切感,深受观众喜爱。
四、信息真实可靠,画面处理自然流畅
无论是民生新闻还是传统类型的新闻,真实性和实效性都是应该遵循的首要条件。观众在看新闻的时候,多数是在看跟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消息,因此,他们看重的是新闻的真实性,画面可以不唯美,语言可以不抒情,但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这才是民生新闻的重点。
五、重视与观众的交流互动,提升节目人气
例如辽宁电视台《新北方》,每条新闻之间的衔接紧密自然,全程短信互动,观众可以可以根据新闻内容进行评述,也可以就每天的互动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与观众的互动,一方面可以通过这样的手段了解观众的节目的看法,为进一步提升节目品质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这样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避免了一味的说教性新闻报道,加深了观众与节目的交流,让观众可以参与其中,这也具体现了民生新闻“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宗旨。
六、节奏紧凑,不拖沓
作为一档新闻节目,如果语言繁冗复杂不简练,势必会影响整个新闻传播的效果。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分析,如果太过复杂的语言,会阻碍受众对新闻信息接受。拖沓的节奏也会降低新闻传达的效果。因此,民生新闻的发展必须对节目的节奏有所要求。不能有拖沓的信息,影响受众的心情,进而影响这个节目的传播效果。
总之,作为新兴事物,民生新闻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尽管现在多数民生新闻有些“低俗化”,但是在现在这个属于发展初期的阶段是正常的,随着它的发展壮大,相信民生新闻的制作将会也来越精美,越来越贴近百姓生活,在播报新闻的同时将新闻的视听之美传达给受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民生新闻将会作为中国电视业的主力军闪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