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对话在作文教学中闪光
让对话在作文教学中闪光《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如此理念的提出,已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深深扎根,使阅读教学闪耀着夺目的光辉。但是,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对话”的过程却似乎成了被大部分师生遗忘的角落,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仍然在雄霸课堂,教师仍在上演独角戏。不管学生如何苦心经营,他们也只能穷于应付,而换回的又是什么呢?只要翻开他们的习作便知,是一些“丑陋百出”的文字堆砌形式而缺少个性与灵性。在文学创作方面,真是今不如故。看来,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该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来,新的作文教学理念的构建已是势在必行。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曾为此做过一些肤浅的探索,经过认真反思,认为把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方式引进到作文教学活动中,将作文教学定格为学生、教师、生活之间的对话过程,定会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一
将阅读教学看成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其对话的展开是以“文本”为载体来实施的,那么,将作文教学看成是学生、教师、生活之间的对话过程,其对话的展开,毋庸置疑,它必须要以“生活”为载体来实施。
生活的外延是难以穷尽的,它包罗万象,含纳古今。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对话”如一壶开水一样在课堂中沸腾开来,教师选好对话的话题,是很重要的。当今青少年,精神已不再有枷锁,他们喜欢说自己所爱说的,想自己所爱想的,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权力。基于此,教师话题的选择,要紧紧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一些能刺激他们敏感区、兴奋点的生活事件,应该作为首选材料,如早恋、克隆技术、网络经济、恐怖主义、腐败、时政热点等等,都很容易引爆他们思维的大堤,激起他们对话的兴趣,让他们感到有话可说。从而为对话的展开开设一份广阔的空间,为写作过程铺就一条宽阔大道。
这里就有一个如何引出话题的问题。教师确定话题以后,如果只是简单地写在黑板上,或用嘴巴直接说出来,就开始进行对话讨论,是不妥的。俗话说,性急吃不着热豆腐。写出来的说出来的只是一种符号,一种信息而已,很难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和情感的冲动。而是应该先要创设一些情景,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氛围,然后通过小型对话的方式,师生之间彼此谈谈对情景的感受和体验,在交谈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话题上。经过如此酝酿,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把课堂中创设出来的情景牵引到自己的生活中,用之来联想自己今昔走过的历程,一股想说想写的冲动便会油然而生。笔者在指导有关以“朋友”为话题的写作时,上课伊始,便放了一段臧天朔的歌曲《朋友》,听毕,让学生说说对歌曲的感受与理解,从中我也不时插入自己的一些看法,让学生去品析与评价,待学生兴趣和情感都撩拨起来的时候,都觉得有话可说的时候,再顺势出示文题,让学生围绕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对话讨论,效果甚佳。
二
纵观某些学生的习作,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选取的材料大多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之类的东西。生活中那些妙趣横生情意盎然的事件,那些引人深思、撼人心魄的事件,在他们的作文中了无踪影。是生活亏待了他们,没有给他们演绎出来吗?不是的,这样的生活素材俯拾即是。其症结所在,是以前的作文教学课堂把枯燥的写法技巧奉为独尊,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让出空间引导他们去发掘,而学生在课后的写作时,个体的孤立性又决定了他们很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孩子,昔日生活中的温馨,因为有了岁月的洗涤,他们中的一些人渐趋淡忘了;今日生活中的感动,因为缺乏敏锐的眼光,他们中的一些人无动于衷了。因此种种,他们在作文里呈现出来的题材,当然不会给读者带来新鲜感和感染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依靠“对话”来实现。
首先,让“对话”为学生吹响已经沉寂了的生活回音。过去的生活不是泼在码头上的墨水,被水一冲,便会荡然无存。它是一条路,只是我们很久没有去走了,才被记忆的草丛隐没;它是一坛酒,只是我们把它密封太久了,才嗅不到它的芬芳。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少讲些聚材选材的理论,多给一点学生说说生活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师启发性的对话点拨下,由近及远,由大到小地把记忆的触角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然后说出来,也许对他人是个触动,使他人也会勾引起对自己相关生活的回忆,在回忆中蓦然发现,原来,自己也曾经历过,自己也曾体验过。此外,一个人对过去生活的诉说有时不一定细致全面,那么,通过对话的方式,让其它人向诉说者质疑询问,一件件更加微小的生活细节也会相应的浮现出来,这样,写在文中,便会使文章更加具体。
其次,让“对话”唤醒某些学生对复杂严峻的社会事件的关注意识,对有关人类生存状态的事件关注意识。青少年是一个充满幻想、无忧无虑的群体,他们的责任感、危机感、使命感,因为有了家庭的呵护,因为有了社会的关怀而显得异常苍白,他们文中写到的内容,大多是一些只能给他们带来快感或忧愁的生活和现象。因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