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幼儿情感融入绘画全过程
让幼儿情感融入绘画全过程绘画,是儿童不教自为的一种自然发现。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对儿童有很大的感染力。儿童在绘画中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既是他们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反映,又是他们对事物主观的审美感受和评价。新《纲要》提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应支持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对此,笔者认为:绘画应是一个充满个性色彩的过程,他应融入孩子的思想、孩子的感情。
一、以兴趣的激发为幼儿树立绘画的信心。涂涂抹抹是每个儿童都喜欢和经历过的,他们常常是不由自主的寻找一切可以图画的工具和材料,在墙上、地上进行涂鸦,儿童的主体能动性得到最好的发挥。
1.利用其好奇心,激发绘画的兴趣。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抓住教育契机,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如果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他们常常会在各场合自发地,旁若无人地作画,并会长时间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当幼儿作意愿画的时候,孩子们的表现很投入,也是最开心的时候。
2.利用童话传说,赋予感情色彩,激发绘画的兴趣。孩子的世界是充满童话色彩的世界,在孩子的眼里,整个世界都是童话的:太阳会笑、植物会哭、小动物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在活动中,如果能充分利用童话资源,就能够激起孩子内心中的情感共鸣,使幼儿自觉的将兴趣转移到绘画中,进而达到乐画的效果。
二、以积极的情感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绘画环境。孩子们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是幼儿表现自我以及与人交流的过程,关键是我们如何走进幼儿的生活,引导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的情感必须是积极的、肯定的,用自己的情绪去带动、感染幼儿,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1.巧设情境,调动绘画欲。好奇心强是幼儿心理的一大特点,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为幼儿创设一定的情境,使之身临其境中,产生绘画的欲望和热情。如小班的绘画《下雨了》,教师在纸上画一个撑伞的小孩,“下雨啦,下大雨啦”“刮风啦”,幼儿根据老师的语言提示,画出长短不同的线条、斜线条等。情境的创设,使幼儿感到新奇而有趣,并兴致勃勃的去参与,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2.创设宽松的氛围,激发创作欲。幼儿的内心情感是很丰富的,他们所描绘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反映,是一种情感的外在体现。这些看似“乱七八糟”的点和线,也许你一时看不懂,但孩子自己明白。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音符”。幼儿的绘画反映了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表现出一种天真无邪的稚拙美,那些与众不同的色彩、线条与形象,和谐而富于个性,充满魅力,常令成人们赞叹不已。我们应当从孩子的视角去体验他们内心的情感,让孩子自由的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充分激起孩子的创作欲望,让他们有充分施展个性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尽情的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最美最好的画。
3.积极引导,满足成功欲。在活动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拿起笔没一会儿,就举着绘画纸说:“老师,你看我画的”、“老师,你看我的”,仔细一看,他们只是在纸上画了一些不知名的点和线,或一些涂鸦的图案。对于这种现象,你也许会很气愤,但如果你了解幼儿的话,他们是在向你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他开始喜欢画画了,他只是在试探你对他的态度,需要的是得到老师的表扬。往往教师一句亲切的提示,一个赞许的眼神,都能使幼儿增强自信,使幼儿自我得到充分的肯定。因此,对于这种发自内心的对绘画的喜爱之情和表现欲,我们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由衷的表扬,满足其成功欲。
三、以发展的眼光赏识性评价幼儿作品。美术对于儿童和成人的意义完全不同,美术对成人来说有着严格的内涵,而对儿童来说是其发展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交流的方式,因此我们要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视角看待幼儿作品。评价时,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除能力强的给予肯定。有进步的也要表扬,对差的更要鼓励,以使每个幼儿对自己有信心,对绘画有兴趣,在这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发展智力,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1.兴趣评价。在绘画活动中,高度地评价幼儿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热情,有助于幼儿将主动参与意识贯穿绘画始终。如教学《黄色和蓝色》一课中,幼儿对两种颜色调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情景很感兴趣,很想动手调一调。教师就应该对幼儿的这一探索热情报以肯定,表扬并保护幼儿的参与意识,鼓励幼儿动手尝试。
2.创意评价。幼儿作画,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不受显示生活的约束。如绘画《未来的房子》,有的幼儿设计的房子像汽车,可以开着跑;有的幼儿把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