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6届国际电磁发射技术会议在京举办
第16届国际电磁发射技术会议在京举办2012年5月15~19日,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与美国战略与创新技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16届国际电磁发射技术会议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英国、日本、意大利、以色列、土耳其、印度、韩国、伊朗、新加坡、哥伦比亚等15个国家的156名科技人员参加会议。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裴相精致开幕词,对国际电磁发 射技术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表示祝贺。真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参加会议进行学术交流。
中国科学院严陆光院士、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高技术研究所所长Ian McNab博士、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Ryan Hoffman博士、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Robert A.Meger博士、美国陆军实验室Sikhanda Satapathy 博士、俄罗斯科学院LAVRENTYEV 流体力学所Gennady A. Shvetsov博士、以及英国国防科技实验室地面战斗空间系统的David Charles Haugh博士等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会议。
本届盛会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电磁发射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学术资源和专家资源极为丰富,会议主题涉及发射器、发射物、脉冲电源技术、建模与仿真、诊断、应用、定向能等。会议共收到287篇论文,经审查录用177篇,是历届论文投稿和录用数量最多的一届,其中70余篇优秀论文将被推荐到IEEE TRANS ON PLASMA(SCI检索)发表。
本届会议主席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磁发射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军博士和国际电磁发射常务委员会主席、美国战略与创新技术研究所所长H.Fair博士共同担任。
会议交流分为论文宣读和张贴两种形式,交替进行,其中宣读论文25篇,张贴论文152篇。会议现场气氛活跃,交流成果丰硕,对促进我国电磁发射技术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经无记名投票向评选出的优秀论文作者分别颁发了本届会议最佳论文宣读奖和最佳论文张贴奖。会议向印度卡梅隆大学博士生Mrunal Parekh和北京特种机电研究所(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刘培柱颁发了Peter Kemmey学生奖。
为了表彰王莹教授在我国电磁发射技术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国际电磁发射技术委员会为其颁发了首个Harry Fair
奖章。
为充分肯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多年来在推动我国电磁发射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作出的重要贡献,国际电磁发射常务委员会与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共同签署了《关于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磁发射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为正式委员席位的协议》。
会议内容丰富,学术气氛浓厚,论文水平高,受到与会专家和代表的广泛好评,在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在业内各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本届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电磁发射技术是利用电磁能发射弹丸及有效载荷的一种发射技术,由于其可将弹丸等有效载荷加速到常规火炮难以达到的超高初速和射速,且速度任意调控,因此该技术在超远程压制、防空反导、微小卫星发射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前景。国际电磁发射技术会议两年一度,旨在推动电磁发射技术在航空航天、兵器、交通、工业、海军等多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在学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参会人员均为电工技术、兵器科学、航天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无论是参会嘉宾的层次和规模,还是会议收录的论文,均代表该学术领域的最高水平。
近年来,我国电磁发射领域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学术成果丰硕。本届盛会能够首次在欧美以外的地区举办,既显示了我国科研水平的国际影响力,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国际交流的重要体现。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