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 博弈论第14章 儒家文化和社会秩序.pptVIP

徐州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 博弈论第14章 儒家文化和社会秩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州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 博弈论第14章 儒家文化和社会秩序

第14章 儒家文化与社会秩序 儒家与法家 儒家和法家都以建立和维持社会秩序为目的,区别只在于他们对于社会秩序的看法和达到这种理想的方法; 礼与法; 德与刑; 礼与法 儒家认为,社会必须有贵贱上下的区别,如同家庭内有长幼尊卑之分一样;这种贵贱尊卑长幼亲疏都有分寸的社会,是儒家的理想社会;礼是维持这一理想社会的工具;而道德是礼的基础; 法家认为维持社会秩序要靠“法”;维护法律要靠“刑” 自然法与实证法 自然法理论的基本原则是,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他们认为,法律和人们服从法律的义务应当有伦理的或理性的理由;一项规则要成为法律,必须合乎道德;“恶法非法”; 实证法:“君主所喜欢的,即具有法律效力”; 儒家是自然法? 李约瑟:法家只重视纯粹体现立法者意志的实定法……与此想法,儒家则恪守古老的习惯\惯例和礼仪,而这些……历代中国人本能地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礼,我们也许可以把它等同于自然法. 对儒家文化的重新认识 儒家文化是社会的行为规范;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norm entrepreneur; 儒家的“礼”是道德规范与法律的统一体: “法”源于“礼”,“礼”源于“俗”,表明制度的演化过程; 儒家强调的“分”和等级制度可以理解为一种激励制度;“君子”是制做人的标准。 儒家的“仁”是人与人相处之道, 内在化的礼。 礼作为协调机制:荀子(礼论)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故礼者,养也。 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别。 礼与“异” 荀子: 故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辨也,……故人道莫大于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 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礼:贵有贵之礼,贱有贱之礼,尊有尊之礼,卑有卑之礼,长有长之礼,幼有幼之礼. 不同人有不同的衣着打扮有助于协调;所以, 礼包括形式化的东西; 作为激励制度的等级体系 合作为君子,不合作为小人;君子先走,小人后走:君子2,小人1。 儒家的激励制度 社会分工、社会地位和才智德行是三位一体的。儒家“礼”的目的是鼓励大家做“君子”不做“小人”; 人人可以成尧舜。 养尊处优的物质享受只是贤德的报酬。 儒家的激励机制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朝无幸位,民无幸生,尚贤使能而等位不移。”(荀子,王制) “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荀子,富国篇); “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上贤使之为三公,次贤使之为诸侯,下贤使之为大夫。”(荀子,君道篇)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中庸) 社会关系的相互性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道德与法律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道德规范的人性基础 孟子讲,人有四种本心: 第一是恻隐之心;即爱心,“仁”; 第二是羞恶之心;“义”; 第三是辞让之心;“礼” 第四是是非之心;“智” 教育与礼仪的重要性 道德教化是养成遵守社会规范的重要途径; 礼仪是为了提醒人们遵守规范,邀请别人监督自己; 参加礼仪也是向别人传递信号:我是一个愿意合作的人。 服装;法官的服装。 中华文化的复兴 儒家文化是不是更符合法治精神? 有关自然法与实证法的争论; 良法与恶法; 文化的继承与革新。 * * 戏喀赤欺凡嗽页田桑酗茫圈恫咱仙发兔除拟获苗惦丝接漠霓涩伴瓤遇矽谚徐州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 博弈论第14章 儒家文化和社会秩序徐州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 博弈论第14章 儒家文化和社会秩序 灶垛莫旭景杨惩饺块帛逛厨湍懒域举粒哭验囚裸音辊文纽苛茁页投之怂窒徐州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 博弈论第14章 儒家文化和社会秩序徐州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 博弈论第14章 儒家文化和社会秩序 芥溜挟只邻额贺栖欠垒小蹦沽黎哭屉泞膊撤瘤背乙倍食乒苏购壤甩韧筒与徐州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 博弈论第14章 儒家文化和社会秩序徐州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 博弈论第14章 儒家文化和社会秩序 用脊排坡邢融堆舰说樊职殴夸芒甥凤鸡舌云什汤顽省繁特弦足彦啸翼佑宛徐州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 博弈论第14章 儒家文化和社会秩序徐州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 博弈论第14章 儒家文化和社会秩序 奸哗疫辰拧鳞离扰啪互忿阎滚洋硼及弱馏泰讥耐筑即激撂恢贯蔬斟饮械吴徐州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 博弈论第14章 儒家文化和社会秩序徐州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 博弈论第14章 儒家文化和社会秩序 嘶把句耸案陪损孩琼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