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课件-川教版
* 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原始农耕文化遗址。让我们走进具有代表性的遗址,体验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甘与苦吧!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第二课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 大汶口遗址 河姆渡遗址 1、生活时代: 2、生活地点: 3、位于流域: 4、生产生活情况: (1)使用工具: (2)手工业: (3)种植粮食作物: (4)居住房屋: (5)饲养业: 约7000年前 浙江余姚河姆渡 长江流域 新石器(磨制石器) 如:耒、耜 水稻 制作陶器,黑陶 干栏式房屋 水牛、猪、狗等 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想象图 河姆渡地处杭州湾南岸的宁(波)绍(兴)平原的边缘。约7000年前,这一带雨量充沛,气候湿热,有许多湖泊和沼泽。干栏式的建筑,房屋稳定牢固、通风、防湿。 浙江省余姚市罗江乡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于1993年5月落成开放,由前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馆名。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四明山北麓,西距余姚市区24公里。石器经过磨制,属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全面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 活动时间 约6000年前 活动区域 陕西西安半坡 半坡原始居民 半坡遗址 1、半坡居民生活年代: 2、半坡居民生活地点: 3、位于流域: 4、生产生活情况: (1)使用工具: (2)种植粮食作物: (3)手工业: (4)饲养业: (5)居住房屋: 约6000年前 陕西西安半坡 黄河流域 磨制石器,如:石铲、石刀 粟、麻、蔬菜 制作彩陶、用麻纺织麻布 饲养猪、狗、羊、牛、鸡等 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 思考:半坡的房子与河姆渡的房子为什么不一样? 自然条件 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异同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文化的异同) 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建立了村落,过定居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相同点 彩陶 饲养家禽 耒耜 粟 半地 穴式 少雨 干燥 寒冷 黄河 流域 半坡 遗址 黑陶 饲养家禽 耒耜 水稻 干栏式 多雨 湿润 温暖 长江 流域 河姆渡 陶器 制作 原始家畜 饲养业 原始 农耕 建筑 形式 自然环 境特征 生活 区域 遗址 名称 学习测评 小陶舟 答:从陶舟的大小看,无实用价值。考古学家认为是玩具。 小陶舟说明了: A.河姆渡居民能够制造陶器; B.河姆渡居民很熟悉舟; C.舟在河姆渡居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D.河姆渡居民已很重视对儿童的教育; E.河姆渡居民已有一定的闲暇时间; F.其他…… 1.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的根本因素是 ( )。 A.饮食习惯 B.劳动工具 C.自然条件 D.劳动技术 2.图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小陶舟。想想小陶舟是做什么用的?它说明 了什么? C 狗尾草 粟(谷子) 史海拾贝 中国:世界栽培作物起源的重要中心 谷子属禾本科作物,脱壳前称为“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学名为“粟”。谷子起源于黄河流域,由野生狗尾草进化而来。我国栽培谷子已有七千年以上的历史。古代甲骨文称粟为“禾”,秦汉以粟为五谷之首(禾、稷、菽、麦、稻)。 长江中下流:气候温暖潮湿,干栏式房屋利于通风、防潮、防兽。 黄河流域:冬较冷夏较热,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 菽:shū,豆类的总称。 稷:jì,即粟,五谷之长。一说为不粘的黍(北方谓之黄米),又说为高粱。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教学计划-湘教版.doc
- 一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教案-湘教版.doc
-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数字》教案-北师大版.doc
-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学写字》教案-北师大版.doc
- 2015高中数学-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3.doc
- 一年级语文上册《ai ei ui》教案 湘教版.doc
- 一年级语文上册《ie ǖe er》教案 湘教版.doc
- 一年级语文上册《z c s》教案1 湘教版.doc
- 一年级语文上册《z c s》教案2 湘教版.doc
- 一年级语文上册《j q x》教案 北师大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课件-新人教版.ppt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中华文化的勃兴课件-新人教版.ppt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课件1-新人教版.ppt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课件-川教版.ppt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课件-新人教版.ppt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课件2-新人教版.ppt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西周的兴亡课件-川教版.ppt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课件-新人教版.ppt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课件-新人教版.ppt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新人教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