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对民族地区中小学课堂环境管理问题调查及反思.doc

对民族地区中小学课堂环境管理问题调查及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民族地区中小学课堂环境管理问题调查及反思

对民族地区中小学课堂环境管理问题调查及反思【摘要】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进行教育活动的最重要形式,但课堂环境管理中的问题却是目前许多中小学普遍忽视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对甘肃省甘南藏区三十五所中小学课堂环境管理中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中小学课堂环境管理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教师进一步去关注。 【关键词】中小学 课堂环境 管理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127-02 为了做好“两基”迎国检的工作,笔者在2009年到2011年期间对甘肃甘南藏区的部分初中及小学共三十五所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查并撰写了大量的《观察日记》,发现尽管这几年甘南藏区的基础教育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值得中小学教师去关注,笔者通过对课堂教学环境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展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在课堂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中小学教师的反思。 所谓课堂环境,主要指师生生活于其中的,并能影响其行为一切内外部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师生赖以存居的课堂物理条件,也包括师生交往而形成的心理条件。同时也包括诸多外在的社会条件。可见,课堂环境应该包括课堂的客观物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以及课堂外部环境等。下面笔者根据调查情况从课堂客观环境和课堂心理环境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小学课堂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客观环境: 教室是课堂教学的客观物理环境,教室的安排和装饰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情绪,“一间没有装饰的教室就像一位枯燥乏味的教师,两者都缺乏活力,缺乏教学的灵魂”。某种程度上讲,教室环境就是教师个性的同义词。 客观环境:整齐划一毫无特色 笔者调查的学校中发现,乡镇中心小学教室客观环境绝大多数相似,都可以用以上模式去套。在同一所学校中,甚至黑板上面的标语也是相同的,如果不熟悉的人进了不同的教室,他也许会说不出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在A学校和B学校,还可以看到,学生服饰的统一,如果离得远一些,甚至很难分清学生的性别,甚至会认为自己所在的是同一个环境。当然这些学校中还可以发现许多的统一:黑板的统一、墙面颜色的统一、桌椅高度的统一、墙面装饰的统一、规则的统一、学生回答问题的统一……也正是这许多个统一构成了我观察的这些学校。 统一,当然是工整,当然看起来规范,但如果过分强调统一,也就掩盖了差异,失去了不同,也就失去了个性。这也许符合许多人“趋同避异,安全第一”的心理吧。学校,是应该有共性,但过分突出共性也就失去了个性。而在各地共建特色学校的今天,为何当地至今还没有非常突出的特色学校,我想,也许过分强调统一和对个性的漠视也许正是其原因。如果能绕开这个原因,也许就是“柳暗花明”的“一村”。 座位的编排:一个颇受关注又值得受关注的问题 无论哪一个学生上学,他(她)在学校接触时间最长的要算是自己的桌椅了。座位的安排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沃勒(Waller.W.)的研究表明,坐在前排的学生大多是在学习上过分依赖老师,其中也有可能有一部分是学习热情较高的,但坐在后排的学生,通常有捣乱和不听讲等问题。 笔者在开学时观察到,教师安排座位考虑的因素依次是: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否调皮或活泼)、学生的学习、学生的身高、学生的身体因素(如视力)等。在确定座位以后,通常有个别家长会找老师要求给孩子调整座位。而且,在笔者观察的这段时间内,学生的座位绝大多数都是确定的。 在A小学四年级2班听课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坐在我旁边的中等个子的男孩,上课从不举手,也从不开口。(注:我听课的时候一直是坐在最后靠墙的角落的地方以免影响正常的教学)有次我轻声问他:“你一点都不会吗,为何从不举手?”他头一低,没说话。我又问了一次,他才说:“有些也会。”完了又不言语了。在课间,我又说,“你会就应该举手啊,”他过了一会才说,“我就是举手老师也不会叫我。”我问,“为什么?”他始终没有回答,转身出去了。后来我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他因为调皮打架,老师让他在后面一个人坐,他已经坐了差不多一学期了。在以后的观察中,我从没发现他举手,也没发现老师叫他回答问题,甚至在课间他也很少出去,也很少说话。上课时我发现他伸长脖子看老师讲课(他前边正好坐着两个高个子学生),显得十分吃力。于是我装作不经意的在T1老师(该班班主任)面前提起那个学生时,老师的说法是“他曾是一个调皮捣蛋、学习又差的学生,”随后又说,“现在表现略有长进,上课也不说话,作业做的也细心了许多。”我问,“既然他有了进步,为何不调整调整他的座位?”老师的回答是:“我早就征求过他的意见,但他不愿意再挪动座位,也不愿意跟其他同学一起坐。”(摘自《调查日记》 2010.6.29星期二) 很显然,在这位老师看来他的教育是有效的,也是无可挑剔的。在我和他的访谈过程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