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冒清热冲剂袋泡茶剂制备及临床应用
感冒清热冲剂袋泡茶剂制备及临床应用摘要:目的:对感冒清热冲剂成方进行改进,使患者服用更方便,疗效更可靠。方法:将传统感冒清热冲剂制成袋泡茶剂应用于临床,与传统汤剂相比较。结果:袋泡茶剂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汤剂。结论:袋泡茶剂疗效显著,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感冒清热冲剂 生产和制备工艺学 药学袋泡剂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99-02
感冒清热冲剂应用于治疗风热型感冒的初起阶段,为了便于携带及方便服用,我们采取特殊的工艺流程,制成一种新剂型-袋泡茶剂。现报道如下。
1 制备及质量控制
1.1 处方组成。牛蒡子、银花、连翘各9g,桔梗、薄荷各6g,竹叶4g,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各5g,芦根30g。
1.2 制备工艺。取连翘、桔梗、竹叶、生甘草、淡豆豉、牛蒡子,芦根七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1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0左右;将银花、薄荷、荆芥穗混合烘干(干燥温度一般控制在70℃,干燥90min)粉碎成粗末(10~20目),与浓缩液混合制成颗粒,干燥,装入袋泡茶滤纸袋,每袋10g。
1.3 工艺原理。将方剂感冒清热冲剂中的药物按其药材特点进行分类。质轻味薄、不宜久煎的药物如薄荷、银花、荆芥穗等粉碎后作为吸附药,质重味厚先煎或久煎的药物作为附着药处理。用特殊的工艺将质轻味薄药物吸收在质重味厚的药物颗粒表面,烘干后定量装入特制的通透性极好的泡茶滤纸袋内备用。
1.4 质量标准[1]。
1.4.1 性状。棕褐色颗粒,气芳香,味微甜而苦、辛;
1.4.2 检查。水分:不得过12.0%。装量差异:10g±10%。微生物限度:符合规定。
1.5 鉴别。
1.5.1 绿原酸薄层色谱鉴别:取本品2g,加入10ml乙醇,不时振摇,过滤,滤液作为供试品液。另取绿原酸对照品(来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加乙醇溶解成每1mL中含1u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上述两种溶液各luL点样。吸附剂: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醋酸丁脂-甲酸-水(7∶2.5∶2.5),层距10cm。展开,取出,凉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蓝色的荧光斑点。
1.5.2 连翘苷薄层色谱鉴别:取本品2g,加入20rnL乙醇,加热回流lh,放冷,过滤,滤液烘干,残渣加乙醇2mL,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液。另取连翘对照药材1.0g,加乙醇20mL,振摇提取1h,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uL点样。吸附剂: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氯仿-甲醇-(20∶1),显色剂:醋酐-硫酸(20:1)溶液,层距10cm。于105℃烘干至斑点显色清晰。放冷,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5.3 牛蒡子苷薄层色谱鉴别:取牛蒡子对照药材lg,甘草对照药材0.5g,分别加入20mL乙醇,加热回流1h,放冷,过滤,滤液烘干,残渣加乙醇2mL,溶解,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取上述两种溶液及连翘苷薄层色谱鉴别坤的供试品液各10uL点样。吸附剂: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氯仿甲醇水(40:10:1),显色剂:稀硫酸,层距10cm。于105℃烘干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分别在与两种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30例,观察对象均系我院门诊病人。按随机同期分组之原则,分属袋泡茶剂与传统汤剂组,辨证分型均为风热型感冒,其中袋泡茶剂组男8例,女11例;发热1d者7例,2~3d者10例,4d以上者2例;平均1.93±0.90d;体温最高达40.2℃,平均39.11士1.1℃;血常规检查高于正常9例,最高18.5×109/L,平均15.29±2.17×109/L。传统汤剂男6例,女5例;发热ld者3例,2~3d者6例,4d以上者2例;平均2.86±1.07d;最高体温40.1℃,平均39.9±0.54℃;血常规高于正常者7例,最高16.1×109/L,平均13.47±1.63×109/L。全部病例诊断及分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标准。
2.2 服法与用量。传统汤剂及袋泡茶剂均采用同批号、同产地市售药材,根据各自的加工工艺分别制作而成。传统汤剂均根据处方原配伍剂量称取,并按常规煎药规程煎制,每日口服2次。袋泡茶剂则取传统汤剂日量生药,按其加工工艺制备成2袋成药,每袋10克。每次一袋,日服2次。服用时仅需将成品沸水提泡3~5min,略加搅拌便可服用。
3 结果
3.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