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看花满眼泪、不供楚王言
看花满眼泪、不供楚王言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034-02
摘要:息夫人因其美貌被楚文王劫掠,做出了“未言”这一独特而合符生活逻辑的选择,本文追溯其“未言”原委,解释“未言”之意,总结诗文中对其“未言”之评说,通过实证、客观辨析还原一个绝美且重情、柔弱敢抗争的息夫人形象。
关键词:息夫人;未言;评说;辨析
中国古代见诸史册的女性,西施、王昭君、貂婵、杨玉环、陈圆圆等,多因美貌而被动走向历史舞台,更因其各不相同的特殊际遇而传于后世,任人评说。其中有一位春秋时期“看花满眼泪、不供楚王言”奇女子也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她就是在息国被灭被掳如楚后,为楚文王生二子却三年不语的息夫人,美人无言引发历代文人墨客生发议论,评价却截然相反,正如周作人所评述的那样:“她以倾国倾城的容貌,做了两任王后,她替楚王生了两个儿子,可是没有对楚王说一句话。喜欢和死了的古代美人吊膀子的中国文人于是大做特做其诗,有的说她好,有的说她坏,各自发挥他们的臭美,然而息夫人的名声也就因此大起来了。老实说,这实是妇女生活的一场悲剧,不但是一时一地一人的事情,差不多就可以说是妇女全体的运命的象征。”因史书对其并无过多记载,能集中反映其形象品格的事迹就在于她的12“无言”,本文也从无言入笔,辨析息夫人形象,以期恢复其本来面目,同时也为正确解读历史人物提供实证和历史主义的分析方法。
一、“未言”之记载
息夫人的事迹见于《左传》、《吕氏春秋》、《史记》、《列女传》等书,但以《左传》和《史记》所记较为可信。《左传·庄公十年》记载: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息妫将归。过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见之,弗宾。息侯闻之,怒,使谓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楚子从之。秋九月,楚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川。《左传·庄公十四年》记载: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日:“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史记·管蔡世家》(卷三十五)也做了相应记载。
《左传》简略道出了息夫人的身世及“未言”原委。息夫人出生于春秋时期陈国(今河南淮阳县)的妫姓世家,因嫁与息侯又名息妫,在一次省亲过蔡时被垂涎她美貌的蔡哀侯强拦并非礼,继而身不由己卷入息、蔡、楚三个诸侯国争斗并改变人生轨迹,最终也被同样被垂涎她美貌的楚文王劫掠至楚宫而变为文夫人,面对亡国丧家之痛,息夫人虽得楚王宠爱并生下堵敖、成王二子,却三年不主动与楚王言语。围绕息夫人,史书文献及民间还有楚文王攻蔡、指斥令尹子元、殉情自杀、挂灯劝息侯等记载及传说,研究者对于息夫人是否终老于楚等史料也尚有争论,这些问题或因与息夫人形象无直接关联,或因不合于历史事实,在此不做具体阐述。
红颜薄命的息夫人在不能掌控自己命运中选择“未言”这一独特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未言”应作何解,世人对此作何评价,哪一种才是真实客观的息夫人形象,因其“未言”,需我们详加辨析。
二、“未言”之解释
把握古汉语中“未言”二字的准确含义,是我们剖析息夫人形象并给予公允评价的前提。关于息夫人特立独行、无声胜有声的“未言”之意,古今学者主要有三种解释。
(一)不开口说话,从不理会楚王。
认同此说者众,但古人对此说早有驳诘,“生子二人,同室数年,彼此不交一言,无是理也”;“息妫既为楚王生二子,衽席之间,已非一夕,安得未言 ”, 《左传·庄公十四年》记“楚子问之,(息妫)对曰……”,即是其证。所以,那种认为息妫三年从未讲话的观点,既不合生活逻辑又与史实相左,是错误的。
(二)不言及往事。
《左传》曾两次录记息妫之语,每次都提及过前事,从来不谈往事之说也站不住脚。
(三)不先开口,有问才答。
《说文》:“直言日言,论难日语”,《《礼记·丧服四制》郑《注》:“言谓先发口也”。据此,则所谓“未言”者,并非从不说话或说而不及往事,而是从不主动开口,常处默然状态。笔者认同此说,息妫既有国破家亡之痛,又有被掠辱身之恨, 她不想开口,也不愿开口。但在楚文王的淫威面前,在“生堵敖及成王”的夫妻生活中,又怎么可能不开口,不说话, 在这种两难的情势之下,她最大的可能就是不先发言。
三、“未言”之评说
息夫人因“一倾城矣再倾国”(清·吴天章《桃花夫人》)的容貌,象只猎物一样被非礼、掳掠,由息夫人而成文夫人,其典型的红颜多难的悲剧命运不仅为史书所记载,而且也为后世诗人作家所关注,古代诗人宋之问、王维、胡曾、杜牧、罗隐、吴天章、秦观、髯翁、孙廷铨、邓汉仪等,均对息夫人有诗云。《息县志》搜集了由唐至清吟咏息夫人的诗篇十八首,而以无言为中心的就有十首,如王维“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杜牧“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