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高中语文如何加强审美教育
论高中语文如何加强审美教育教育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感知、欣赏和评价,从而在审美主体中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升华的过程。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积极的价值追求,还能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健全人的心智和心理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是适应语文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由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语文教师应当责无旁贷地担起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任。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大多为古今中外的优美作品。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篇章,思想内容深刻,艺术形式完美,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为语文教师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教师应该在丰厚的资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多渠道的情感诱发,发挥其审美功能,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审美教育呢?根据自己的教
学体会,以下几点做法可资借鉴。
一、要营造与审美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氛围
审美需要一种心境,当人们的心境不适合进行审美时,是不能体会到作品的意义的。高中学生的审美反应差异极大,不仅与个人的才能和年龄相关,而且与他们的经验所发生的场合有关,因此,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
(一)创造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情感氛围,以动其情。如欣赏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如果教师先展示有关图片,讲述当时的情况,定能以此扣动学生的心弦,激发起情感的波澜,学生由此来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意,就显得真切而感人。
(二)质疑问难,以促其思。这里的思”是审美的需要,它可以帮助学生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如对鲁迅先生的小说药》的双线结构一般同学都容易理解,但要弄清哪一条是主线,哪一条是副线并不容易。
二、指导诵读,领会美的意境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陆机在《文赋》中也强调“诗缘情”的观点,认为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情感的结晶。而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思想感情。因此,教读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光靠品析语言还不够,还要通过指导学生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特别对那些抒情性极浓的散文,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指导学生配乐朗诵,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沟通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让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所倾吐的情和意,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共鸣。让作者所描绘的意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
《故都的秋》是一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的散文。为了让学生体味故都“清”、“静”、“悲凉”的秋韵,感受那恬静、寡淡、闲散、凄凉的心境,可以引导学生用平稳、舒缓的语调配上钢琴曲《秋日私语》反复诵读。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就会逐步获得对文章意境的体悟,进而去理解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内在意蕴。
《我的空中楼阁》则是一篇生动明快,清新淡雅的散文。文章意境优美,教读时就可要求学生带着欢快的感情,读出明快、跳荡的节奏来。通过诵读,学生会领会文中“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朦胧的美境;通过诵读,学生会想象这座“山也虚无,树也缥缈”的“空中楼阁”的景象,进入文章的意境;通过诵读,学生会把握小屋“含蓄而有风度”的特征。进而在诵读中逐渐领悟到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独立、自由生活的向往。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在心与眼之外,再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所以,语文教师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来诵读课文是让学生领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思想的最好途径,也是语文教学中实现审美教育的不可或缺的方法。
三、借助想象,培养审美创造力
审美是形象思维活动,没有想象的参与是绝对不行的,而创新又是离不开想象的,所以启发学生的想象也是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启发学生想象的关键是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特别是头脑中的表象积累。要注意选择角度、通过打比方、用实物等多种方式唤起学生回忆,达到启发想象的效果。比如对曹禺的名作《雷雨》的欣赏,侍萍悲惨的大半生经历,她与周朴园的关系,剧本主要运用侧面描写、间断简略地交代,要让学生把握人物的性格,更好地领会全作,就必须启发学生的想象来填补空白,让人物形象更加完美。再如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秋风怒号、秋雨淋沥、屋漏床湿、辗转难眠的情景,诗人苦楚焦虑、忧思渴盼的心情,都需要我们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绪记忆,在想象之中置身其间,去感受、去体验诗人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超越个人苦难的博大襟怀。这样的教学学生才会有创新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才适宜于培养健全的人格。
四、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
学生审美教育的最终结果体现在审美创造上。这是近年来研究审美教育的最终任务。其实不管教育工作者采取什么样的审美教育方式,殊途同归,最终还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