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C.ppt

  1. 1、本文档共1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法制史C

中国法制史C ;唐代的法律制度 立法概况 一. 唐朝立法指导思想 1.以隋为鉴,安人宁国; 2.礼法结合,法务公平,立法简约,不可数变; 3.慎狱恤刑,务求其实; 4.明正赏罚,一断以律; 5.纳谏、群策群力、执法必严 ;李世民等人言论: 李世民等人提倡:“动静必思隋氏,以为殷 鉴”。 李世民引古人语:“君者,舟也;庶人者,水 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他还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 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他告诫臣下:“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于否,所以不敢多言”。 ;他认为: “安人宁国,唯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剋己自励耳”。 他极其推崇儒学,将尧舜之道,周孔之书比喻为: “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 魏征说:“无为而治,德之上也”,“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魏征说: “且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权衡所以定轻重,准绳所以正曲直”。 李世民在位之初就宣称要做到: “天下为公,无私于物” 他赞扬诸葛亮为法公平的作风: “昔诸葛孔明,小国之相,犹曰‘吾心如称,不能为人作轻重’况我今理大国乎”。 李世民批评当时严酷的司法状况: “意在深刻,利在杀人”。;魏征也批评说: “取舍在与爱曾,轻重由乎喜怒。爱之者,罪虽重而强为之辞;恶之者,过虽小而深探其意。法无定科,任情以轻重”。 李世民求谏纳谏言论: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朕今志在君臣上下各尽至公,公相切磋,已成治道。公等各宜务尽忠谠”。 魏征曾向李世民建言: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征病故后,李世民说: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得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李世民说: “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戴胄对于李世民下令处死伪造资历的人而依法应判流刑,批评道: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时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为陛下惜之”。 李世民回应曰:“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二. 主要立法 1.《武德律》的制定 唐高祖武德年间,以《开皇律》为基础增 加53条新格制成,总共有12篇500条,是唐代首部法典 2.《贞观律》的制定 太宗贞观年间,花费11年时间 完成《贞观律》的修订,至此基本上确定了唐律的主要内容和风格 ;3、《永徽律疏》的制定: 唐高宗永徽二年,以贞观律为基础,编篡了永徽律十二篇500条, 永徽三年,制定“律疏”,次年颁布,与 律合《永徽律疏》,至元代后人们以“议曰”(《疏》议曰)开始,故又后世称《唐律疏议》,特别注意的是《永徽律疏》成为中国历史上迄今保存下来的最完整、最早、最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古代成文法典。 ;4、《开元律》的制定。玄宗开元年间,下令修订《永 徽律》,删除不合时宜的条款和称谓, 颁行天下 5、《唐六典》的制定。玄宗开元年间经十余年时间制 定《唐六典》,它“以官统典”为原则, 实行“官领其属,事归于职”的方法,将内容分为理(治)职、教职、礼职、政职、刑职、事职6部分,共30卷。它是中国封建 时代最早的一部综合性行政法典 6、《大中刑律同类》的制定。亦称《大中刑法统类》宣宗时颁行,开创了《刑统》这种刑事法律汇编的编撰体 ;三.唐朝法规的基本形式;唐代法律的主要内容 唐代行政法 一.行政法规的主要形式: 令、格、式、礼等。《唐六典》是唐代最系统的成文行政法典,也是中国现存最早一部行政法典。 二.依法治官的行政体系 唐代各级官吏的选拔任用考课奖惩监督休致等都有相应法律规范。分科举与门荫:科举是公平合理的,门荫有严格限制。 过去学者们曾丑化科举制度,没有看到它相对合理、公平的重大意义。隋朝开始、清末(1905年)结束。 1.官吏的选拔 科目繁多:文辞清丽科、博学通艺科、武亊安边科、军谋越众科、才高未达、沉寂下僚科等百十种。 2.官吏的任用;通过初试、及门荫获得做官身份后,还需经过吏部考试。 关于吏部考试,《新唐书·选举志》载: “凡择人之法有四: 一曰身,体貌丰伟; 二曰言,言辞辨正; 三曰书,楷法遒美; 四曰判,文理优长”。 三事皆可取,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通过吏部考试者称“释褐”。;4.官吏的奖惩; 5.官吏的监督: 御史台的监察职能。 谏议制度: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